獼猴桃資源圃建于1980年,園內占地面積4公頃,同時在大悟建有7公頃分圃,收集保存獼猴桃屬植物54種和21個種下分類單位(新分類系統)中61個種及種下分類單位;110個國內外中華、美味及軟棗、毛花品種(系);3萬余株種內種間雜交群體;在資源收集數量和保存規模上是目前國內外該屬植物遺傳多樣性涵蓋量最大、種質資源最豐富的基因庫,于2010年獲批升級成為國家種質資源圃,2012年完成改建,新增實驗綜合大樓1200平方、實驗低溫冷庫50噸、智能溫室200平方米、陽光溫室400平方米、蔭棚400平方米。
國家種質資源圃按照要求,對國內外種質資源進行收集、整理、登記、鑒定、保存、交流和利用;制定及驗證完善獼猴桃種質資源共性和特性描述規范、數據標準和數據質量控制規范,建立完善數據庫及錄入數據,數據標準化、數字化整理,建立完善數據圖像平臺,實現信息和實物資源共享;種質資源遺傳穩定性長期定位觀測,生態適應性聯網對比觀測,資源保存安全性長期定位觀測,以及生態系統的水、土、氣等生態要素的長期定位觀測。資源圃建設嚴格按照國家戰略資源要求,保證圃內所保存的獼猴桃種質資源的安全和各項任務的完成,為全國獼猴桃育種、生產和其他科研需要服務。國家獼猴桃種質資源圃的建立對該屬植物野生資源的保護提供了可靠保證,為國家戰略性植物資源儲備提供了重要內容,為進一步擴大資源的開發利用奠定了源頭積累優勢,對國家經濟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