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大暑所處的6月被稱為"荷月"或"蓮花月",大暑時節,荷葉田田夏色濃。7月23日正值大暑,一場圍繞著“知蓮、賞蓮、議蓮”的蓮科普課堂在磨山園區辦公樓學術報告廳有聲有色地舉行。武漢植物園第五期楚杉科普講堂邀請了武漢植物園蓮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學科組組長楊美研究員授課,她以“蓮的奧秘”為主題全方面展示了荷花之美。160名社會公眾為“荷”而來,現場座無虛席。講堂由科普開放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梅林主持。
“蓮有“活化石”之稱,是幸存的孑遺植物代表物種。”,楊美介紹,中國是荷花的原產地,在浙江余姚發掘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就發現了荷花的花粉化石,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山有扶蘇,隰有荷華”,“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從3000年前的詩經到如今蓬勃的荷花節,荷花在中國文化上璀璨了幾千年。餐桌上讓人垂涎的一碗鮮,夏日里必不可少的一道景、養心養性上清心安神的一杯茶,從蓮花、蓮葉到蓮子蓮藕,蓮具有食用、觀賞、醫藥開發、文化等價值,可謂“全身是寶”,是一種全能型經濟植物。楊美還介紹了蓮的不同分類,“湖北擁有1000多個花蓮品種,藕蓮的栽培面積在我國也是最大的,生活在湖北是非常幸福的。”
整場講座干貨滿滿,關于蓮的各個科普小知識讓聽眾聽得津津有味。蓮“映日別樣紅”的秘密是什么?原來是花青素在玩小把戲。吃蓮子怕吃到苦的蓮心怎么辦?蓮心的苦味主要來源于一種活性物質——生物堿,“可以選擇生長期12天到15天的蓮子,這時含糖量高,生物堿的含量不夠高,蓮心也不會苦。”堅硬的果皮,“太空艙”似密閉的結構,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成就了千年蓮子的“復活”。講座還有不少解除公眾迷惑的“冷知識”。夏日的美味藕帶是蓮的不膨大莖,而膨大后就是我們所知的藕,藕帶也可以看做是藕的“小時候”。“并蒂蓮”是蓮的一個品種嗎?楊美說到,很多人喜歡“并蒂蓮”,但是它不是蓮的一個品種,只是少見的一種現象,遇見“并蒂蓮”需要運氣的成分。蓮、睡蓮、王蓮,公眾常常容易混淆,但是他們不是同一種植物。
本次科普講堂從經濟、文化、植物分類等角度展示了蓮的非凡魅力,對促進公眾了解蓮,保護蓮,增強生態環保意識,護航蓮的生物多樣性,守護好綠水青山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