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對很多科研人員來說,野外科考是獲得第一手研究資料的重要手段。那么,野外科考可能面臨哪些危險?如何更好地了解野外科考人員的管理需求?7月24日-27日,武漢植物園紀委書記徐紅革帶隊,機關第二黨支部書記、綜合辦公室主任吳浩及支部黨員組成實踐活動小組,赴神農架林區樣地開展主題實踐活動,聚焦科研工作一線,傾聽一線科研人員的管理服務需求。
黨建與業務不分家,同吃、同住、同學習。實踐活動小組走進采樣小組、睡在林區民宿、走上林間地頭,面對面聽取工作人員的建議需求。在神農架管理局實驗室,為駐守的研究生、實習生提供慰問物資等幫助,讓科研人員受到了溫情溫暖。走訪了解在官門山和大九湖兩片區域的科研人員,詳細了解其生活、健康狀況、野外科考保障等情況。小組人員還學習了立木植物掛牌、胸徑測量等實務,觀摩了物種鑒定、物種二次鑒定等實踐程序。堅持黨建代工建,促進黨建也業務同頻共振、合力共為。
主動作為傾聽需求,求真、探實、求需求。通過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不斷深入了解學科組特點和研究方向特色,調研組深入野外科考一線摸真情況、找真問題、提實對策。通過學習森林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在不同季節的特點,了解在夏季野外采樣的必要性;通過觀察、學習不同胸徑立木植物掛牌方式,了解野外實驗物資材料的使用特性和特點,為更好區分資產和材料提供了實踐依據;通過詢問野外人員的分配、分工,了解科研人員從實習生、研究生到職工科研人員的工作成長歷程,尋找野外科研用工以及研究生源拓展的痛點、堵點。
找準定位、潛心研究,促學、增智、促發展。古語有云:“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野外科考對以植物學為研究特點和方向的學科領域,是科技創新和積累科研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此次實踐活動加深了管理人員對科研業務的學習和了解,促進了科研人員對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2023年7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南京市紫金山實驗室時強調“要走求實扎實的創新路子,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立下功勛”。臨別前夜,機關第二黨支部和科研人員開展了交流深入、氣氛熱烈的座談。徐紅革指出,要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論述和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揚植物學人的科研精神,潛心基礎研究,努力打造成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高地,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神農架因復雜多樣的地形環境,成為很多古老、珍稀物種的避難所,被稱為“物種天然基因庫”和川東鄂西地區的代表,也是我國北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生態系統的最典型代表。神農架林區樣地對系統深入提升神農架森林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全球氣候變化生態學以及生理生態學等領域的研究水平提供了基礎設施。
活動小組人員融入野外科考生活
臨時天氣變化,小組人員冒雨前行
官門山區域樣地位于石槽河峽谷內,峽谷長達8公里,以其中的廣場為起點,沿著奔騰不息的石槽河向上延伸。長峽蜿蜒曲折,暗河縱橫交錯,原山原水原生態,盡顯“山為本、水為魂、山水交融”的地理特點。
大九湖區域樣地四周群山環抱,中間地勢開闊,平均海拔1730米,盆地面積達3萬畝之多,在神農架“地無三尺平,抬頭見高山”的逶迤群山之中,實屬罕見,這里物種資源豐富,尤以亞高山泥炭蘚沼澤濕地資源而顯彌足珍貴生態地位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