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英國鄧迪大學生命科學院地質微生物組教授Geoffrey Michael Gadd及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與環境學院副教授李倩瑋應邀到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進行學術交流。學術講座由環境基因組學學科組組長楊玉義研究員主持。
講座伊始,武漢植物園主任張全發為Geoffrey Michael Gadd頒發武漢植物園客座教授聘書。
Geoffrey Michael Gadd與李倩瑋分別做了題為“Geomycology: Metals and Minerals,bioremediation and biorecovery”與“Geomicrobiology and Geomycology: Fungal biomineralization of metal carbonates”。Geoffrey Michael Gadd從生活中的真菌入手,介紹了真菌是什么,并舉例說明了真菌在自然微生物過程中發揮了重要重用,如金屬-礦物的轉化,有機物的降解,元素循環等。圍繞生物修復與生物回收為主題介紹真菌發揮的重大作用,如在金屬生物回收,生物礦化,生物材料,環境建設等方面的應用。
李倩瑋主要以金屬碳酸鹽的生物礦化為主題,從生物礦化的形成到金屬碳酸鹽真菌礦化體系的建立系統了介紹了真菌碳酸鹽生物礦化的機理。不僅如此,其研究了礦化材料是在于電化學方面的應用。其中通過對回收金屬的形態,粒徑進行分析,得出真菌菌絲與生物礦化的結合位點間的關系。在關于生物礦化物質應用于電化學材料引起了參與講座科研人員的極大興趣。
兩人豐富的報告內容引發與會人員的廣泛興趣,大家就感興趣的問題與他們展開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
Geoffrey Michael Gadd教授先后當選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會士(FRSE)、IUPAC會士等,曾擔任英國真菌學會主席,是金屬—礦物—微生物相互作用領域科學研究的引領者,在地質微生物,尤其是地質真菌學的研究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曾在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microbiology, Current biology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50多篇。任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Biometals,Advance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Geomicrobiology Journal等多個期刊的副主任和編委。谷歌SCI引用為28000余次,論文H指數85。
李倩瑋現為英國鄧迪大學博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與環境學院副教授,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為生物礦化,重金屬污染生物修復,石油污染物的生物修復及新型生物材料合成。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等項目,在Current bi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0余篇。
張全發主任為Geoffrey Michael Gadd教授頒發聘書
Geoffrey Michael Gadd教授為參會人員解疑
李倩瑋副教授作報告
相關附件:
中國科學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技術支持:武漢植物園科技支掌中心 鄂ICP備05004779-1號 鄂公網安備42018502004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