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易變碳庫規模較小,周轉速度快,而惰性碳庫規模大,但周轉緩慢,這兩個碳庫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凋落物輸入和氣候條件的控制,影響其在陸地生態系統的存儲。但在流域尺度上,這兩種碳庫與植被功能群的關系還了解的不夠清楚。
中國科學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博士生 Adugna Feyissa 在程曉莉研究員的指導下,研究了南方次生草地不同降水梯度下20個樣點的土壤有機碳,易變碳和惰性碳與C3和C4植物輸入變化的關系。土壤有機碳含量首先略有下降,然后沿降水量梯度增加,這主要是由于降水量較低地區的C4植物碳輸入量增加。相反,在較高降水量地區,土壤有機氮含量隨C3植物氮輸入的增加而增加。惰性碳和惰性氮也隨著降水增加而增加,并與植物的碳和氮輸入緊密相關。但是,惰性碳和惰性氮的含量不受降水影響。易變碳和易變氮含量的增加與受降水影響的植物碳和氮輸入的增加密切相關,表明與惰性碳氮庫相比,易變碳氮庫對植物功能組的輸入和降水的敏感性更高。此外,惰性碳中的δ13C值隨降水量而下降,而易變氮和惰性氮的δ15N值均隨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這歸因于C3和C4植物功能群沿降水梯度的變化。研究結果提供了有關土壤碳和氮動態的新見解,土壤碳和氮動態與植物功能群沿氣候梯度的輸入有關,尤其是年平均降水量。
這項研究得到了中科院戰略先導專項B(XDB15010200)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770563)的資助資助。結果已發布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題為“Soil labile and recalcitrant carbon and nitrogen dynamics in relation to functional vegetation groups along precipitation gradients in secondary grasslands of South China”。Adugna Feyissa為第一作者,程曉莉(現工作單位云南大學)為通訊作者。
相關附件:
中國科學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技術支持:武漢植物園科技支掌中心 鄂ICP備05004779-1號 鄂公網安備42018502004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