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科研進展

            重點實驗室在長江流域淺水湖泊反硝化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7/11/08 | 來源:| 【字號: 】【打印】【關閉

              受人類長期活動和氮磷輸入的影響,長江流域超過80%的湖泊已處于富營養化狀態。微生物介導的沉積物反硝化作用是湖泊最關鍵的脫氮過程,受到多種生物和環境因子的協同調控。到目前為止,人們對沉水植被、反硝化微生物、水質和底泥性質在反硝化脫氮過程中的相對作用還了解甚少。  

              重點實驗室的劉文治副研究員、劉貴華研究員等科研人員,選取長江中下游地區22個淺水湖泊為研究對象,測定了沉積物的反硝化和N2O釋放速率,并采用克隆文庫和qPCR技術定量了反硝化菌的多樣性和豐度,結果發現有植被和無植被區沉積物的反硝化速率無顯著性差異,并且不同植物功能群下沉積物的反硝化速率也無顯著差異。方差分離分析表明水體DONO3?TN是影響沉積物反硝化及N2O釋放速率的關鍵因子,此外反硝化菌多樣性解釋了N2O釋放速率15%的變異。路徑模型分析發現,湖泊水質可能直接影響沉積物的反硝化作用,也可通過改變沉積物理化性質、反硝化菌和沉水植被來間接影響反硝化作用。該研究的結果表明,富營養化湖泊的反硝化作用主要受環境因子而不是生物因子的調控。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1570535)的支持。研究結果以“Sediment denitrification in Yangtze lakes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but not biological communities”為題,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上在線發表。  

              論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1732939X 

            采樣湖泊分布圖(左) 路徑模型分析(右) 

            相關附件:

            中國科學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技術支持:武漢植物園科技支掌中心 鄂ICP備05004779-1號 鄂公網安備42018502004676號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