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科研進展

            國內外學者合作在外來植物入侵機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3/09/06 | 來源:| 【字號: 】【打印】【關閉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和科技部等的大力支持下,重點實驗室入侵生物學實驗室的科研人員與美國萊斯大學和美國農業部等的國際同行合作,在外來入侵植物與昆蟲相互作用及入侵機理等方面取得系列進展。最近的相關結果分別發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3) 和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2013)上。

              在前期關于我國入侵植物空心蓮子草在不同生境下抵御昆蟲能力的研究基礎上(Biological Invasions 2010,2012; Plant Biology 2010; Biological Control 2009; Weed Research 2010),實驗室人員通過野外調查和增溫試驗發現,增溫能夠提高天敵昆蟲在其目前分布北界及較高緯度地區的越冬能力,有望抑制這些區域內的空心蓮子草的生長和繁殖。同時,氣候變暖也將進一步促進入侵植物向更高緯度地區擴散。但由于天敵昆蟲對低溫的耐受能力低于入侵植物,在較高緯度地區,植物入侵態勢將因缺乏天敵昆蟲而加劇。因此,氣候變暖將不僅直接影響入侵植物,還將通過影響其天敵昆蟲的發生和分布,對植物入侵帶來相應的結果。這些發現對于預測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外來入侵植物及其天敵的發生和擴散、指導入侵植物治理具重要價值。研究成果發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3)上。

              為了全面揭示植物入侵機制,除了對我國的入侵植物開展大量研究外,科研人員還研究了原產我國、現入侵美國的植物-烏桕。通過與美國同行合作,發現了我國烏桕與美國烏桕在植物抗蟲性和次生代謝物質以及競爭力方面的不同(Journal of Ecology 2010, 2012;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11; Oecologia 2012; Ecology 2012),這些結果為探明入侵植物資源分配(生長或防御)與入侵力的權衡關系(trade-off)變化提供了新的依據。最近,研究人員又以烏桕和同時具有地上(成蟲)和地下(幼蟲)兩個生活史階段的紅胸律點跳甲為對象,研究植物與地上和地下昆蟲的相互作用關系。發現植物單寧和氮在葉片和根部的重新分配導致地上和地下昆蟲不對稱的互作關系,即地上成蟲有利于地下幼蟲發育,而地下幼蟲則抑制地上成蟲生長。這些發現有助于闡明植物化學物質在調節地上和地下昆蟲種群動態所起的作用,并且對于指導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結果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2013)上。

            相關附件:

            中國科學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技術支持:武漢植物園科技支掌中心 鄂ICP備05004779-1號 鄂公網安備42018502004676號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