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科研進展

            重點實驗室“紅壤侵蝕退化立地的植被恢復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2013/04/03 | 來源:| 【字號: 】【打印】【關閉

              4月2日,由重點實驗室程曉莉研究員,王偉波助理研究員,博士生竇曉琳和張全發研究員共同發明的“紅壤侵蝕退化立地的植被恢復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 201110250963.3)

              我國南方亞熱帶紅壤區山地丘陵面積所占比重大,坡地多,坡度陡,土壤侵蝕的潛在危險性很大,同時高溫多雨,水熱資源豐富,濕熱同季的氣候特點,給土壤侵蝕提供了強大的降雨侵蝕源動力。亞熱帶紅壤本身有機質含量低,轉化速度快,土壤腐殖質品質差,土壤腐殖質分子量小,結構簡單,土壤呈酸性反應,土壤養分蓄持和供應能力低等特點是土壤肥力難以保持的障礙因素,再加上濕熱同季使該區以花崗巖為主的巖石礦物強烈風化,形成疏松深厚的風化層,使得土壤抗蝕性很低。亞熱帶山地丘陵區人口密集,人地矛盾突出,大面積的坡地被開發利用,土地因此而退化。人口分布多集中在農村,農民以薪柴為主要燃料,采伐強度超限,甚至出現鏟草皮、挖樹根等現象,不但造成坡地植被徹底破壞,還將紅壤潛在的脆弱性完全表現出來,加劇了水土流失,喪失了植被恢復所需的土壤肥力和種子庫,導致侵蝕紅壤的不可逆退化,嚴重影響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本發明主要解決中國南方紅壤侵蝕區水土流失嚴重,山地植被稀疏,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以及植被難以恢復等問題。花崗巖侵蝕立地屬于比較典型的紅壤侵蝕區, 是紅壤侵蝕區植被恢復的重點和難點。武漢植物園程曉莉研究員,王偉波助理研究員,博士生竇曉琳和張全發研究員通過長期的資料收集,調研和實地考察,選育和篩選適宜品種,集成了優質高生物量種植和植被群落構建模式技術,構建了適合花崗石紅壤不同侵蝕立地的三種植模式:①極強度紅壤侵蝕立地的喬灌草混交模式,種植水保草模式,以草促林先讓草層改善原有的林分環境,促進喬木的有利生長;②強度侵紅壤蝕立地的老頭松近自然改造模式,即取了植被恢復措施“草- 灌- 喬”組合的方式,形成穩定的植物群落。解決了這些地區往往因生境惡劣,物種單一,治理效果不佳的問題,而在輕度水土流失地或立地條件較好的中度水土流失地及人跡少至的遠山、陡坡、荒坡地研發出老頭松近自然改造的補種闊葉樹種和養分調控模式。③在輕度紅壤侵蝕立地經濟林采取了生草覆蓋模式,不僅能快速減輕土壤的侵蝕,增加土壤的養分積累,而且提高經濟林的經濟效益和植被固氮效應。同時對所構建的不同植物群落類型的生態效益(包括群落生長特征、水土保持效果、土壤性狀改良等)進行比較、分析,揭示土壤侵蝕強度與地表植被覆蓋率以及覆蓋植物群落類型和結構特征之間的關系,篩選出適宜南方紅壤丘陵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技術方法和恢復方案,并選育和種植出適宜南方花崗石紅壤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優良植物物種(芒草)。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紅壤侵蝕退化立地的植被恢復的方法,其方法易行,操作簡便,應用植物生物工程技術改善侵蝕退化紅壤,減少水土流失,增加保水功能和提高其適應植物生長的能力,使退化的紅壤區域的植被能夠高效率地恢復,促進植被迅速恢復。

            相關附件:

            中國科學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技術支持:武漢植物園科技支掌中心 鄂ICP備05004779-1號 鄂公網安備42018502004676號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