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實驗室張全發等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環境科學與政策)上發表了“中國三峽環境變化與減緩行動”的評論文章。該文較系統評估了三峽工程建設以來三峽庫區生態環境的變化,并介紹了我國政府應對地區生態環境變化的相關政策和策略。
三峽大壩作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設施,具有防洪、航運、發電等巨大的綜合社會經濟效益,但同時對庫區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文章從生物多樣性、水環境、消落區、山地等幾方面探討了三峽庫區生態環境的變化,并針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構建、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消落區綜合治理、及庫區生態屏障建設等方面,介紹和評估了應對庫區生態環境變化的減緩行動。文章認為,三峽庫區作為長江流域的關鍵位置,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但如何平衡庫區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是三峽工程生態安全運行和庫區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首要問題。最后,該文建議加快庫區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借鑒外國大型水利設施在工程與生態方面的經驗,為三峽庫區的環境保護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政策和策略。
相關附件:
中國科學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技術支持:武漢植物園科技支掌中心 鄂ICP備05004779-1號 鄂公網安備42018502004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