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科研進展

            實驗室在湖泊富營養化區域格局及其驅動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11/05/18 | 來源:| 【字號: 】【打印】【關閉

              富營養化是當前我國湖泊面臨的最大環境問題。據初步統計,我國接近75%的湖泊已處于富營養化狀態,湖泊富營養化嚴重威脅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安全和人類健康。在973項目“大中型淺水湖泊藍藻水華暴發機理研究”的資助下,武漢植物園濕地生態學科組劉文治博士、劉貴華研究員和系統生態學科組張全發研究員針對我國湖泊富營養化的區域格局及其驅動機制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成果已陸續發表在HydrobiologiaClean-Soil, Air, WaterHydrological Processes等水資源領域學術期刊上。

              研究發現在全國尺度上,湖泊水質與湖泊經度、海拔、水深、容積等地理區位以及湖泊形態因子顯著相關,這些因子共計解釋富營養化參數13.3-57.5%的變異,其中湖泊水深和海拔是最重要的解釋因子。總體而言,東部湖泊的富營養化程度要比西部湖泊更嚴重(Hydrobiologia 644: 289-299)。結合流域土地利用的進一步研究則表明,長江中下游湖泊富營養化的空間格局主要由流域內農業和城市土地利用比重決定,而云南高原湖泊富營養化的空間格局主要受湖泊水深、換水周期等自然因子的影響(CLEAN–Soil, Air, Water 39: 35-42)。傳統景觀生態學研究的結果在指導流域土地利用規劃時存在著嚴重不足,劉文治博士等在景觀水平和斑塊類型水平上研究了流域景觀格局和湖泊水質的關系,結果發現在農業和城市面積一定的前提下,小面積、分散分布的斑塊格局有利于減輕農業和城市斑塊對水環境的影響,該研究結果在指導小流域土地利用規劃時有重要價值(Hydrological Processes doi:10.1002/hyp.8157)。

            湖泊位點圖示

            相關附件:

            中國科學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技術支持:武漢植物園科技支掌中心 鄂ICP備05004779-1號 鄂公網安備42018502004676號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