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美國羅格斯大學董家強博士做客武漢植物園學術講座,園部分PI、青年科研人員、在讀研究生共20余人參加此次活動,報告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主任韓月彭研究員主持。
玉米是原產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廣泛分布于美國、中國和巴西等國家的世界重要的糧食作物。玉米籽粒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維生素含量也非常高。圍繞調控玉米籽粒生長發育的重要功能基因挖掘方面,董家強結合近些年來自己做的研究,做了題為“結合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進行玉米功能基因的挖掘”的學術報告。他詳細地講述了近些年來自己利用以RNAi技術手段為主的反向遺傳學方法,和以EMS誘變、BSA-seq等手段為研究策略的正向遺傳學方式,在控制玉米籽粒生長發育記憶方面做出了出色的研究。報告內容吸引了在場師生極大的興趣。
報告結束后,董家強與師生就相關領域內的學術問題進行了交流討論,細致解答大家提出的問題,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報告人簡介:
董家強,男,1985年生,2008年于曲阜師范大學獲生物技術學士學位,2014年于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獲遺傳學博士學位,2014年至今在美國羅格斯大學 Waksman Institute 做博士后和研究助理。博士學位指導導師為黃海研究員、崔曉峰研究員和徐麟研究員,研究方向:1)植物體內生長素向兩側的極性運輸,誘導了葉原基近遠軸極性的建立;2)染色質重塑復合體,ISWI 復合體,調控擬南芥的生長發育。博士后導師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及德國科學院院士Joachim Messing,研究方向為玉米種子發育及儲存蛋白品質的調控。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Plant Journal、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等期刊發表論文6篇。目前擔任Plant Physiology (IF 6.3), Plant Journal (IF 5.7),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IF 6.8)等期刊的審稿人,2018 - 2019 年擔任 Frontier in the plant science (IF 4.1)的 reviewer editor。
董家強博士做客武漢植物園學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