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應武漢植物園邀請,華南植物園蔣躍明研究員到武漢植物園進行學術交流,園部分PI、青年科研人員、在讀研究生共30余人參加此次活動,報告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主任韓月彭研究員主持。
荔枝是一種產于我國南方,具有兩千多年栽培歷史的果樹。長久以來,困擾荔枝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保鮮問題。在采后存放儲運的過程中,荔枝果實果皮褐變嚴重,十分影響其外觀品質和內在風味。蔣躍明研究員以“荔枝果實采后果皮褐變的研究進展”為題,向在場的師生作報告。蔣躍明研究組從多酚氧化酶(POD)著手,建立了純化荔枝果皮POD蛋白的方法,通過不同pH、不同溫度敏感試驗,明確了荔枝POD的活性基團及其褐變底物--多酚類物質:表兒茶素、花色素苷,證明了POD酶對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作用,從而促使果品顏色發生褐變。除此之外,蔣躍明研究組進一步通過生化試驗證明過氧化物酶、花色素酶對花色素苷的降解作用。蔣躍明的研究成果延長了荔枝的貨架期,為荔枝的保鮮提供了理論基礎。
報告結束后,蔣躍明與師生就相關領域內的學術問題進行了交流討論,細致解答大家提出的問題,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報告人簡介:
蔣躍明,男,1963年5月出生,華南植物園研究員,“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杰青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主要從事園藝作物采后生物學研究與保鮮技術研發,果蔬病原菌的次生物質的結構、功能與發掘以及植物源食品功能評價與利用;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技術發明二等獎各1項和省部級獎9項及IFS Jubliee Award,發表學術論文55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350多篇(H=61);連續位列中國高被引學者。
蔣躍明研究員做客武漢植物園學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