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武漢植物園召開。會議由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朱玉賢院士主持。
會上,重點實驗室主任韓月彭研究員首先從研究成果概述、代表性研究成果簡介、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開放交流與運行管理和未來發展重點與規劃等方面作了實驗室2015-2019年度工作報告。廖燎助理研究員、汪祖鵬助理研究員和張玲玲副研究員分別作了題為“果樹果實品質性狀的遺傳機理”、“JAZ蛋白介導獼猴桃潰瘍病抗性機制研究”和“桐油合成轉錄調控機理研究進展”的專題學術報告。
委員們認真聽取了匯報,一致認為實驗室2015--2019年的工作與上一個評估周期相比進步較大,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實驗室整體發展上升了一個新臺階。同時,委員們建議重點實驗室進一步整合和凝練實驗室現有的研究成果,形成4-5個可用于來年評估的代表性成果,突出亮點和特色,體現實驗室自身的優勢,結合重點實驗室定位,重點強調在新種質創制和推廣應用方面的成果;進一步打磨和提升評估報告中的亮點素材,體現實驗室服務國家和中科院重大需求層面的布局,豐富種質創新方面的內容,完善具體的產值和新品種在全國的占比等數據,補充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典型案例;與國內外相同領域的重點實驗室和其他院級重點實驗室進行橫向比較,發掘優勢和長處,找到差距和不足,揚長避短,充滿信心的迎接重點實驗室評估;結合實驗室已有的科研工作積累,布局未來發展方向和重點。
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重點實驗室處婁治平研究員,湖北省科學技術廳基礎處吳駿處長,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傅廷棟院士、學術委員會委員匡漢暉教授、郝玉金教授、陳士林研究員、劉吉開教授、柯衛東研究員、丁文軍教授、吳國江研究員、章焰生教授、楊平仿教授、張全發研究員和韓月彭研究員,秘書陳良青年研究員,武漢植物園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副主任尚納新,重點實驗室相關學科組組長及成員出席了會議。
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參會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