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邀請,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姜全研究員、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俞明亮研究員以及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李天忠教授到武漢植物園進行學術交流,園部分PI、青年科研人員、在讀研究生共30余人參加此次活動,報告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主任韓月彭研究員主持。
桃是食用和觀賞兼用的重要經濟果樹之一,因其肉質鮮美,被稱為“天下第一果”。在生產過程中,優良的品種能深受消費者的青睞,也能創造高的經濟價值。然而如何培育出優良品種?毋容置疑,種質資源是關鍵。圍繞桃種質資源如何實現創新研究,姜全研究員首先開講。他詳細地講述了桃資源的收集策略、鑒定策略,以及育種的目的和手段,同時也提出了桃種質創新和育種對育種者的要求,令人深思。俞明亮研究員從桃花和果實的性狀講起,詳細地介紹了桃種質資源創新利用的進展,尤其針對一些特異性狀,如桃花花瓣,果實色澤、糖酸等性狀的研究現狀進行說明。針對桃種質創新的方向及今后的發展趨勢,俞明亮研究員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果樹的生產過程中,病害是造成產量下降、影響果實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蘋果斑點落葉病是影響蘋果生產的三大病害之一,然而其分子機理還不清楚。中國農業大學李天忠教授圍繞近幾年來課題組對蘋果斑點落葉病的研究,詳細地解答了蘋果小分子RNA對蘋果斑點落葉病的抗性分子機理,明確了小分子RNA在抵抗病害中所起的關鍵作用。研究成果已被國際知名雜志《The Plant Cell》接收。
報告結束后,三位報告人與師生就相關領域內的學術問題進行了交流討論,細致解答大家提出的問題,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