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應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主任韓月彭研究員的邀請,重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李正國和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方從兵兩位教授在武漢植物園1007會議室為師生作學術報告。當天下午,會議室座無虛席,報告會由韓月彭主持。
李正國教授以“果實發育與成熟的基因調控”為題,詳細地介紹了研究團隊近些年來在果實的品質及采后處理方面所做出的研究。李教授重點介紹了EBF、EIN3等基因形成的調控網絡在番茄的果實發育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對“坐果和發育”、“采后低溫抗性”以及“品質及耐貯性”等相關基因的應用進行展望。
方從兵教授從我國棗樹的栽培現狀講起,做了題為“銅錢樹砧抗棗瘋病的分子機理初步研究”的報告。棗瘋病是一種由類菌原體引起的病害,栽培發現以銅錢樹為砧木,能減少甚至阻止棗瘋病的發生。為了研究銅錢樹砧抗棗瘋病的分子機理,方教授團隊采用代謝組學、分子生物學等方法,最終發現miR396c靶基因xRNA4介導的激素代謝路徑及相應病程反應。
報告結束后,兩位教授與師生就相關領域內的學術問題進行了交流討論,細致解答大家提出的問題,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李正國,重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國際食品、農業和環境學會(ISFA)采后科學與技術分會副主席,中國園藝學會采后科學與技術分會副理事長,《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食品,農業和環境》、《保鮮與加工》雜志編委等職。主要開展果實發育生理、果蔬成熟衰老機理及保鮮技術研究。近年來先后主持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863計劃及其他省部級課題20多項,出版專著6本;發表研究論文100多篇,其中SCI論文70多篇。入選重慶市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重慶市學術帶頭人和“322”人才工程人選等。
方從兵,1972年5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果樹學科和果樹學博士點負責人,國家中原山地特色園藝作物種質資源圃主任。現主要從事果樹栽培生理與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先后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研究課題1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BMC Genomics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是中國園藝學會草莓分會常務理事,北美植物化學學會PSNA、中國園藝學會會員。
李正國作學術講座
方從兵作學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