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至14日,中科院武漢植物園黨委書記、副主任羅志強率獼猴桃種質資源與育種學科組研究員鐘彩虹、科研處副處長盧志軍赴云南屏邊解決當地獼猴桃產業發展和技術難題。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原主任、國際園藝學會獼猴桃工作組主席黃宏文研究員,中科院昆明分院科技與教育處副處長趙娜等參加了此次活動。
屏邊從2006年開始發展獼猴桃產業,目前已達到5萬畝規模,其中投產面積1.7萬畝,但存在品種和管理混亂、種植技術水平低等問題。2016年,鐘彩虹在屏邊考察獼猴桃后指出:盡管前期產業發展存在一些問題,但“屏邊獼猴桃”成熟期早、品質好,適宜發展獼猴桃產業。同年,中科院武漢植物園與屏邊簽訂了獼猴桃產業科技合作協議,成立了“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屏邊獼猴桃專家工作站”,對屏邊獼猴桃產業規劃、專業技術人才培訓、野生資源普查與保護、種植技術規范和產品質量標準制定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指導。
黃宏文指出:一定要抓住獼猴桃物種本身的生物學特性,做好授粉、排水、抗旱工程,確保植株按時落葉。屏邊獼猴桃目前已達到相當規模,一定要做好品種和區域規劃,做到成熟期早中晚,果肉紅黃綠相結合,實現產品多樣化和差異化。果園管理方面,應及時補救,解決前期管理混亂和技術水平低的問題;產品定位方面,中國的消費能力和消費理念已經發生明顯變化,屏邊獼猴桃應定位為高端水果,瞄準高端市場,以質取勝,而不是單純追求產量;品牌戰略方面,要堅持施用農家肥,不用化學農藥化肥激素,突出苗家綠色水果特色,依托當地的青山綠水,將中科院的優良品種,打造成具有屏邊地方特色的高端水果;同時當地應加快建設物流園、分揀中心等產業鏈配套設施。
鐘彩虹認為,通過雙方一年多的合作,屏邊獼猴桃園品種改造升級效果良好,管理技術水平有所提升。初期建園基礎太差,定植過密,病害頻發,可以適度減少植株和加強冬季修剪,通風透光,提高苗木自身抵抗力,而且山谷、陡坡地段不宜建園。對于當地反映較多的暖冬問題,武漢植物園品種‘東紅’可以部分解決該問題。武漢植物園另外一個品種‘金艷’在當地種植的眾多品種當中,表現非常出色,該品種的優點是只需粗放管理,易于下一步推廣。這兩個是武漢植物園目前主推的品種,市場認可度非常高,建議屏邊采用‘金艷’和‘東紅’逐步替換目前表現不良的其他品種。武漢植物園后期會在完成區域試驗的基礎上,繼續為屏邊提供多樣化的獼猴桃優良品種、配套栽培管理技術和產業發展規劃。
“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是中科院“三個面向”辦院方針之一。屏邊獼猴桃的發展歷程充分體現了國民經濟主戰場對科學技術的渴求和依賴,也體現了科研技術成果一旦與當地市場經濟需求相結合所迸發出的巨大活力。
田間指導獼猴桃園的排水、抗旱和防凍技術
武漢植物園獼猴桃優良品種‘金艷’在屏邊表現出色(照片由獼猴桃學科組提供)
田間品鑒‘金艷’的果實品質
專家組與屏邊政府主管部門、獼猴桃產業企業家和技術人員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