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園藝學會第九屆獼猴桃學術研討會于2017年9月6日至9日在葡萄牙波爾圖成功召開。會議由國際園藝學會獼猴桃工作組主辦,葡萄牙和西班牙園藝學會承辦,設立了獼猴桃產業發展分析、獼猴桃種質資源利用與新品種選育、獼猴桃病蟲害研究、獼猴桃生理與生化研究、獼猴桃果園及栽培管理、獼猴桃采后生理及貯藏保鮮技術和軟棗獼猴桃七個主要研討板塊。本次會議共有來自23個國家的234人參會,其中來自湖北、河南、四川、湖南和陜西等28位中國科學家和企業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作了精彩報告并獲得廣泛關注。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鐘彩虹率領獼猴桃團隊5人參加了本次會議。其中,鐘彩虹研究員基于我園在獼猴桃育種方面的優勢,做了新品種金圓、金梅育種進程及品質特征的精彩報告;團隊成員李大衛、張瓊和李黎分別就獼猴桃多倍體進化及多倍化后分子機理,獼猴桃的糖酸研究和獼猴桃潰瘍病及軟腐病做了分會報告;王彥昌研究員就軟棗獼猴桃資源及品種選育做了墻報展示。同時,團隊成員加強了與智利、新西蘭、意大利、日本和美國等國科學家及企業家的交流,雙方就深入獼猴桃的科研合作、品種全球化布局等開展了廣泛探討。
在國際會議期間,值得關注的是我園專利品種在歐洲乃至世界成功產業化取得了巨大進展。例如,大會的特邀嘉賓意大利博洛尼亞教授G.Costa重點展示了金艷在中國產業化中取得的重要成就;意大利金桃公司技術總監Cristina Fabbroni深入評價了我園的品種金艷和東紅在歐洲的優異表現;智利獼猴桃協會主席Carlos Cruzat多次展示了金桃在智利的發展及產業化現狀。同時,在會后安排的參觀葡萄牙獼猴桃種植果園及包裝廠過程中,第一個規模化標準產業園即為金桃果園,該園區采取了現代化果園的管理措施,在嫁接第二年即獲得了每公頃35噸的產量,凸顯我園品種在國際產業化過程中的優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