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作為世界上三分之一人口的主食,在亞洲具有上千年的栽培歷史。自從中國啟動超級水稻育種計劃以來,水稻畝產逐年穩步提高,然而在具有肥沃土壤和雨熱同季等天然優勢的非洲,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卻始終不理想。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的現代農業研究與示范分中心主要承擔向非洲提供現代農業種植示范技術展示,促進中非農業技術轉移推廣,推動當地農業技術發展等職責。
應肯尼亞喬莫?肯雅塔農業與科技大學Hunja Murage教授邀請,武漢植物園水生植物基因組學與遺傳育種學科組楊平仿研究員與李明副研究員于2017年1月7日至2017年1月14日赴肯尼亞喬莫?肯雅塔農業與科技大學交流訪問,考察與該大學合作種植水稻的“現代農業技術示范”合作項目實際執行情況。
本次出訪主要工作內容包括:(1)實地考察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現代農業研究與示范中心水稻種植基地。實地討論不同水稻品種生長狀況及遇到的問題,商討解決辦法。根據前期總結的種植經驗,雙方商定了下一年度在該示范園的中方水稻品種的種植安排工作。(2)做好水稻各項生長數據的采集,用于綜合比較各品種水稻的產量和質量,篩選出適宜非洲內羅畢地區推廣的中國水稻品種。(3)雙方就合作種植水稻的“現代農業技術示范”水稻合作項目2016年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會議總結。
肯尼亞喬莫?肯雅塔農業與科技大學Hunja Murage教授詳細介紹了2016年度在示范園進行種植的由武漢植物園提供的中國水稻品種包括11種常規稻和2個雜交稻的種植過程以及目前各自的生長狀況,同時也提出在實際種植中遇到的問題。目前,所種植的雜交水稻品種已經進入成熟階段,有望獲得豐收,表現出比非洲本地品種明顯的生長與產量優勢。
此次出訪進一步促進雙方在水稻科學研究中的交流,也有助于推動武漢植物園正在承擔的中-非聯合研究中心的研究項目的進展,加強了與國外的相關研究領域的研究交流,而且有利于促進中非農業技術轉移推廣,推動當地農業技術發展。
雙方溝通示范園基本情況
實地考察示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