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植物園收到四川省蒲江縣人民政府和四川陽光味道果業有限公司的感謝信,感謝武漢植物園協助蒲江縣推動獼猴桃產業發展,幫助該縣農民增收致富。
武漢植物園獼猴桃種質資源與育種學科組以“科技扶貧”為主,重點突出“技術培訓和產業扶貧”,推廣優質品種,取得實效。自2006年以來,武漢植物園專家多次赴四川省蒲江縣考察生態環境,引進獼猴桃新品種,采取品種授權開發模式,授權實力企業種植雜交新品種‘金艷’,在四川蒲江縣建立萬畝標準化基地,獼猴桃專家常年駐扎在基地,深耕于獼猴桃品種布局、科學種植、采收標準、采后貯藏等全產業鏈,保障了科研成果的大規模生產,延長了科研成果的“生命周期”。9年間,蒲江縣獼猴桃產業從無到有,至2015年,全縣的種植面積發展到近10萬畝,其中‘金艷’品種占70%以上,年創產值6億元以上,扶持當地專業合作社,引進銷售企業,建立政-企-研合作模式,解決產品的市場問題,同時引進資金和產業管理團隊。與政府和企業建立長期有效的技術培訓機制,專家常年駐扎基層,培養本土技術人才,同時全面提升一線果農技術水平。10年間,蒲江縣獼猴桃產業從無到有,生產經營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目前種植面積近10萬畝,投產面積超7萬畝,已成為該縣農業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也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如今,蒲江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優質黃肉獼猴桃生產基地。
2013年,習總書記調研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扶貧工作,提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武漢植物園秉承“科技指導,精準扶貧”的理念,在貴州、湖南、安徽、湖北、河南、云南等交通不便、耕地極少、農業產業結構單一、貧困人口多的山區縣市,建立獼猴桃示范基地12個,通過扶持當地專業合作社,引進銷售企業,建立政-企-研合作模式,解決產品的市場問題,同時引進資金和產業管理團隊,共推廣‘金艷’、‘東紅’、‘金桃’、‘金圓’、‘滿天紅’、‘金梅’等新品種21萬余畝,配套高效生產技術輻射68萬畝。同時,帶動相關服務產業,增加就業崗位,如運輸、包裝、加工、冷藏、銷售等的發展,形成農業產業集群。通過增加就業和收入來源,減少壯勞力外出務工,緩解決貧困地區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問題,增強社會穩定,贏得社會廣泛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