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上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唐惠儒教授應邀到武漢植物園進行學術交流,并作了題目為“植物代謝組學新技術及挑戰”的學術報告。本次報告會由武漢植物園章焰生研究員主持。
唐惠儒首先回憶了對武漢植物園的良好印象。然后從大家熟知的代謝途徑中的三羧酸循環開始談起,以代謝物組成和代謝表型為主線,圖文并茂地作了相關介紹。他談到花生四烯酸在各種酶的作用下可以生成100多種代謝物,大多數具有很強的生理作用,是細胞調節的重要物質。人們基于對花生四烯酸各種代謝物的研究,發現了對前列腺、血栓、免疫調節等有作用的前列腺素、血栓素和白三烯等物質,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唐惠儒教授由淺入深,為參會人員講解了代謝組學在植物界和動物界的應用,如逆境對植物代謝物組的影響研究、藥物在組織和體液中的代謝變化等,并介紹了各種代謝物如40多種脂肪酸混合物、60多種氨基酸混合物、組織的脂質組成定量檢測及微量未知化合物的先進檢測方法,最后,談到了代謝組學在代謝物組的覆蓋面、靈敏度、微量未知化合物結構的鑒定及體內組織或器官的定量代謝物組檢測等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報告結束后,相關科研人員及研究生就代謝方面各自感興趣的問題同唐惠儒教授進行了深入交流與討論。
唐惠儒教授現任英國皇家化學會Fellow (FRSC, CChem)、美國化學會會員,陜西科技大學客座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及技術學院兼職教授;J Proteome Res、Curr Metabolomics、Arch Pharm Res、World J Hepatol、Chin J Anal Chem、《波譜學雜志》、《現代科學儀器》、《基礎醫學與臨床》等學術刊物編委;J INTEGRATED OMICS:Associated Editor。在PNAS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130余篇,被引用3500余次(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Huiru_Tang),擁有一項國際專利、申報中國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多項,部分工作被Science, Nature及其系列刊物等作為“研究亮點”進行專文正面評述多次。
學術報告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