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武漢植物園召開。
會上,重點實驗室主任李紹華研究員從科學研究進展及取得的成果、承擔課題、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及研究重點領域布置情況等方面作了2013年度工作報告。李建強研究員、章焰生研究員和辛海平副研究員分別作了題為“水青樹、銀鵲樹的譜系地理學研究”、“植物藥合成基因挖掘及其生物合成”和“葡萄種質資源抗旱寒評價及其抗性基因挖掘與利用”的專題學術報告。
委員們認真聽取了匯報,一致認為重點實驗室在過去的一年中發展快、成果多,且地域優勢逐漸體現出來,整體發展上升了一個新臺階。同時,建議實驗室加強生物信息和次生代謝平臺建設,提高大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充分利用已有的測序數據,沖刺高水平文章;引進地理信息和生物信息學方面的人才,加強各學科組間的合作,并培養相關的團隊;加強研究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進一步體現地域和專業特色;提高研究的應用性,形成產業化和代表性成果,為2015年重點實驗室的評估做好準備工作。
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傅廷棟院士、主任鄧秀新院士,學術委員會委員匡漢暉教授、彭良才教授、戴思蘭教授、李來庚研究員、陳凡研究員、吳國江研究員、丁文軍教授、何舜平研究員、李紹華研究員、張全發研究員、王瑛研究員、王艇研究員、傅金民研究員、韓月彭研究員,學術委員會秘書楊平仿研究員,武漢植物園黨委書記羅志強、黨委副書記龔俊杰、科研處處長梁瓊、副處長吳浩、重點實驗室相關學科組組長及成員參加了會議。
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