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武漢植物園資源植物繁殖生物學楊平仿研究員邀請,浙江大學鐘伯雄教授于2013年6月22日來武漢植物園做了題為“復雜性狀家蠶繭絲產量差異的分子機制”的學術報告。
鐘伯雄首先簡要闡述了家蠶的生活史以及家蠶體內合成和分泌蠶絲的腺體---家蠶絲腺,介紹了其研究團隊近年的研究成果:首先他們對不同發育時期家蠶后部絲腺進行了轉錄組、蛋白質組和磷酸化蛋白質的表達分析;同時比較了家蠶與野蠶的后部絲腺蛋白質表達情況;另外也對人工飼料和桑葉喂養條件下家蠶的腸、血液、脂肪體以及后部絲腺四個不同組織的蛋白質組進行比較分析,發現繭絲產量由絲腺、血液、中腸、脂肪等多個組織器官,以及相關代謝通路的協同作用控制。
鐘伯雄,現為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特種經濟動物科學系教授。主要從事家蠶繭絲性狀形成機理、家蠶蛋白質組學、家蠶繭絲質性狀數量遺傳學、雜種優勢機理及轉基因家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和課題40多項,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Journal of Virology 、Acta Biochim Biophys Sin、Science in China、Arch Virol、《遺傳學報》、《蠶業科學》等國內外雜志發表論文14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