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學科組李建強研究員的邀請,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孟少武博士于6月25日到重點實驗室開展學術交流,并為科研人員和研究生作了題為“Gene ontology annotation of the rice blast fungus, Maganaporthe grisea”的學術報告。
孟少武詳細介紹了基因本體(Gene Ontology,GO)的概念和研究內容,以及在稻瘟病病菌全基因組注釋過程中的應用。基因本體作為一個研究熱點,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接受和應用,它主要包括三個領域:生物過程、分子功能和細胞組件。隨著多種生物genome的相繼解碼,同時大量ESTs以及gene expression profile date的積累,使得annotation的工作量和復雜度大大增加。然而另一方面,在不同的真核生物中,很多基因擁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通過在某些物種中獲得的基因或者蛋白質(shared protein)的生物學信息,可以用以解釋其他物種中對應的基因或蛋白(especially in comparative genomics)。由于這些繁復的功能信息主要是包含在積累的文獻之中,如何有效的提取和綜合這些信息就是我們面臨的核心困難,這也是GO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講座結束后,孟少武與科研人員及研究生進行了深入探討,大家受益匪淺。
孟少武,2001年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獲得植物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2001年至今,先后在新加坡信息通信研究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從事玉米黑粉菌、稻瘟病菌、人類癌癥及人類病毒的生物信息學和基因組學研究。在Nature、Microbiol Mol Biol Rev、Trends Microbiol、Nucleic Acids Res、Genome Biol和Bioinformatics等學術期刊發表研究性和綜述性論文十多篇。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孟少武博士訪問重點實驗室
孟少武博士作學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