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資源植物繁殖生物學學科組楊平仿研究員邀請,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漢)吳昌銀教授,于5月11日在重點實驗室開展學術交流,并做了題為“水稻突變體庫的創建及育性基因的功能分析”的精彩學術報告。
吳昌銀的報告,從建立水稻突變體數據庫的科研意義展開,簡明而系統的介紹了他們通過T-DNA插入的方法建立了水稻突變體庫,著重講解其研究小組利用該庫中的相關突變體進行水稻育性和抽穗期相關基因的研究。
吳昌銀的報告圍繞一個水稻育性調控基因(API5)——水稻細胞凋亡抑制因子5(Rice APOPTOSIS INHIBITOR5)突變導致水稻小孢子敗育展開。他們通過酵母雙雜交技術獲得了與API5相互作用的兩個蛋白API5-INTERACTING PROTEIN1 (AIP1)和AIP2,并進一步發現了API5通過這種相互作用調節下游基因CP1的表達從而影響小孢子的育性。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API5調節水稻花藥絨氈層細胞程序性死亡過程的模式圖。該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the Plant Cell上。整個報告內容講解系統而深入。
會后,圍繞T-DNA插入突變體的構建方法及其在研究中的應用、水稻育性相關基因的功能等問題,武漢植物園廣大師生與吳昌銀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吳昌銀,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的團隊通過T-DNA插入的方法創建了用于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的大型突變體庫(http://rmd.ncpgr.cn/),獲得了一批用于基因異位表達的報告基因表達模式系,從12萬多份突變體中分離T-DNA側翼水稻基因組序列4萬多條并提供給公共數據庫(http://signal.salk.edu/RiceGE/RiceGE_Data_Source.html),面向國內外多個研究單位提供突變體材料5千余份。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水稻突變體庫的創建、水稻育性調控和成花調控的分子網絡領域。以水稻突變體為研究材料,篩選和鑒定出一批控制水稻育性和抽穗期相關的突變體,分離克隆了OsAPI5、RID1、PAIR3、OsRPA1a等多個控制水稻生殖發育和抽穗期相關的重要功能基因。在PNAS、Plant Cell、Plant Journal、Plant Physiology等國際學術雜志發表論文多篇。入選2009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劃。
華中農業大學吳昌銀教授來重點實驗室開展學術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