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的發明專利“一種山犁獼猴桃和中華獼猴桃種間雜交子代的分子鑒定方法” (ZL 201710243107.7)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發明人:張瓊、黃宏文、鐘彩虹、劉義飛、趙婷婷。
中國是世界獼猴桃資源的起源中心,其遺傳資源極為豐富,占全世界獼猴桃遺傳資源種屬總數的96%。目前,商業開發利用價值較高的主要是中華獼猴桃原變種和中華獼猴桃美味獼猴桃變種、少量的毛花獼猴桃和軟棗獼猴桃,因此獼猴桃遺傳基礎單一和消費群體對高品質獼猴桃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種間雜交能聚合父母本優異性狀,是獼猴桃優良品種創制的有效途徑。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選育的黃肉“金艷”獼猴桃是由毛花獼猴桃和中華獼猴桃雜交獲得,作為第一個商業化種間雜交獼猴桃品種,“金艷”獼猴桃以其獨特的風味和超長貯藏性深受消費者青睞。山梨獼猴桃抗寒、抗病、耐儲性好,且果柄基部不生成離層,具有越冬不落果的特性;而中華獼猴桃果實風味佳、適應性強,且耐高溫干旱。在山梨獼猴桃和中華獼猴桃的種間雜交后代中,已經篩選到抗病性強且風味優良的優株系,種間雜交的優異資源能有效解決遺傳背景狹小的問題,利于優質獼猴桃品種的創新培育。
研究獼猴桃種間雜交的分子鑒定技術,對資源的深度評價以及加速植物品種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分子標記因其穩定、不受表型及環境變異影響,已成為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及穩定性(即DUS測試)測試的重要手段。利用AFLP和SSR標記等多種分子標記的方法,對油菜、玉米和水稻等多種作物成功地進行了DUS補充測試。隨著第二代測序技術的發展,目前單核苷酸多態性(SNP)標記已廣泛應用于遺傳多樣性分析、品種鑒定、遺傳連鎖圖譜構建和重要農藝性狀的定位等相關研究中。最近,利用SNP標記在大麥中成功進行材料鑒定,為獼猴桃進行分子鑒定提供了重要的示例。
武漢植物園獼猴桃種質資源與育種學科組張瓊副研究員等選擇山梨獼猴桃和中華獼猴桃種間雜交后代為研究對象,開發出一套基于測序和生物信息學手段的鑒定獼猴桃種間雜交特征的分子鑒定方法。其發明具有重復性好、穩定性高的特點,是第一個應用于山梨獼猴桃和中華獼猴桃種間雜交后代鑒定的方法,可推廣應用于其他類似獼猴桃種間雜交品種的分子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