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果樹分子育種學科組檢測了蘋果資源成熟果實抗壞血酸(AsA,又稱作Vc),揭示了果實中Vc積累特征及其受果實品質馴化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雜志Food Chemistry。
抗壞血酸是維持機體正常活動所需的一類小分子有機化合物,在人體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人體自身不能合成Vc,必須從新鮮蔬菜、水果等食物中攝取。蘋果是世界性大宗水果,它不僅是人類Vc一個重要來源,而且其貨架期的長短也與果實中Vc含量密切相關,但至今關于蘋果資源Vc含量多樣性及其積累特點的研究甚少。
果樹分子育種學科組博士生方庭在韓月彭研究員的指導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方法檢測了蘋果資源果實中的Vc含量,發現品種間Vc含量差異高達近30,且野生蘋果Vc含量顯著高于栽培蘋果;相關性分析表明果實中Vc含量與蘋果酸含量呈顯著正相關,但與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顯著負相關,這表明栽培蘋果與野生種Vc含量差異可能與蘋果馴化過程中對大果、低酸、高糖等果實品質性狀的選擇有關。此外,通過對不同發育時期果實中Vc含量動態測定發現,果實在幼果期Vc含量很高,隨著生長發育其含量顯著下降,到達膨大期后趨于穩定直至果實成熟。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為首次大規模報道蘋果種質資源果實中的Vc含量,研究成果將有助于未來蘋果育種工作。
蘋果資源果實AsA含量分布及果實發育過程中ASA含量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