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樺脂酸為五環三萜類化合物,該化合物本身以及其衍生物對多種人類癌癥疾病具有較好的治療功效,尤其是對結腸癌以及黑色瘤的抑制作用明顯。白樺脂酸在很多種植物中均有合成,但其主要來源為白樺樹的樹皮,含量約為萬分之幾數量級。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每年需求白樺脂酸的量在18-20噸左右,消耗約23萬噸的白樺樹樹皮用以提取制備白樺脂酸,隨著藥物市場需求的迅猛增長,以及白樺樹資源的有限性,白樺脂酸供應鏈出現斷層現象,中國多家生產白樺脂酸的公司也因此而停產白樺脂酸,從而造成了白樺脂酸市場供應與需求之間的巨大脫節。
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天然藥物生物合成學科組碩士研究生周晨在章焰生研究員的指導下,利用白樺樹的樹皮為研究材料,從中分離了控制白樺脂酸合成的關鍵細胞色素氧化酶基因,被命名為BPLO基因。BPLO較之前發表的來源于其它幾種植物的細胞色素氧化酶,展現了明顯較高的催化白樺脂酸合成活性;利用BPLO基因,本組進一步在微生物酵母細胞中人工重建了白樺脂酸生物合成途徑,構建的酵母工程菌利用常用培養基即能合成植物來源化合物白樺脂酸;在此基礎之上,該研究組還嘗試比較了不同種酵母承載白樺脂酸的合成能力,發現酵母自身的遺傳差異對白樺脂酸合成具有較大的影響。
相關研究結果在BMC Biotechnology 雜志上進行了發表。
酵母工程菌合成白樺脂酸的L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