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為小檗科淫羊藿屬植物,是我國常用大宗中藥材,具有較多的藥用價值和廣闊的開發前景。當前淫羊藿藥材主要依靠野生資源,存在基原植物混亂、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葉體綠基因組信息可以用于植物的系統分類、品種鑒定,但目前還沒有對我國淫羊藿屬植物開展過葉綠體基因組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張燕君副研究員在王瑛研究員的指導下,與韓國首爾大學的Tae-Jin Yang教授合作,首次對我國 4 種淫羊藿屬植物葉綠體基因組進行了全測序。結合前期報道的韓國 1 個淫羊藿物種的葉綠體基因組序列,對淫羊藿屬葉綠體基因組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淫羊藿物種間存在反向重復區(IR)收縮和擴張的差異;基因trnQ-UUG在大單拷貝區(LSC)發生了復制事件,這在其他基部雙子葉植物中還未見報道。同時,本研究還篩選了一批淫羊藿葉綠體基因組的多態性DNA片段、SSR位點、REPuter位點,可用于該屬植物的系統分類、品種鑒定、居群遺傳學研究。基于葉綠體基因組全序列,本研究對這 5 個淫羊藿物種進行了系統發育重建,結果支持淫羊藿與地理分布密切相關的屬下大類群的劃分,但也指出中國淫羊藿屬植物的演化關系和屬下系統劃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研究結果對于淫羊藿屬植物的系統演化分析、品種鑒定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該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雜志上。
淫羊藿物種間葉綠體基因組LSC,SSC以及IR區邊界位置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