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選擇以及遺傳漂變是決定植物居群的遺傳與表型分化的重要進化力量。在一些常見的動植物中,自然選擇(selection)以及遺傳漂變(genetic drift)如何影響物種的適應性表型性狀分化的研究已有大量的報道,然而對于片斷化分布的瀕危物種而言,小且相互隔離的居群的數量性狀如何響應自然選擇以及遺傳漂變目前還知之甚少。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姚小洪副研究員和葉其剛副研究員合作,以分布于長江三峽的中國特有瀕危植物裸蕓香為研究對象,通過比較裸蕓香殘存居群基于分子標記的居群遺傳分化以及5個數量性狀的遺傳分化,來闡明選擇以及漂變如何影響瀕危植物數量性狀的遺傳分化。
研究結果表明,與絕對多數研究發現數量性狀分化大于基于分子標記的中性遺傳分化的結果不同,裸蕓香的數量性狀遺傳分化小于或接近于基于分子標記的中性遺傳分化;3個與適合度相關的表型性狀的遺傳分化顯著低于中性遺傳分化,這表明盡管裸蕓香經歷了生境片斷化,殘存居群受到了穩定性選擇(stabilizing selection)的作用,而另外兩個形態性狀的遺傳分化與中性遺傳分化差異不顯著,表明裸蕓香的形態變異主要受到遺傳漂變的作用;此外,研究結果還發現,基于分子標記獲得的遺傳變異與基于數量性狀的遺傳變異缺乏顯著相關性,這預示著采用傳統的分子標記計算的遺傳變異可能不能很好的反映物種居群的進化潛力;研究結果對于揭示瀕危植物的瀕危機制以及保護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目前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植物學主流期刊Annals of Botany。
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Grant No. 31270384, 30870241)以及中國科學院方向性項目(KSCXZ-EW-J-20)的支持。
數量性狀遺傳分化與基于分子標記的遺傳分化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