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比較功能基因組學學科組王瑛研究員主持的“五種特種蔬菜的品種選育、栽培技術和應用研究”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證書編號:2011J-115-3-67-042-01) 。
我國中醫藥學歷來就有“醫食同源”、“藥食同源”的理論,也有食療養生、藥膳藥補的許多實踐。武漢植物園選育的保健功能型蔬菜營養豐富、功效繁多,對各種疾病具有預防和輔助治療的作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識的日益增強,這種既可食用又能防病、治病的保健功能蔬菜愈來愈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武漢植物園藥用植物專類園從事藥用植物馴化栽培20余年,注重對具有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的蔬菜資源的收集與評價、篩選,從中選出血紅菊、百滋菊、益氣參等20余種可食用藥用植物;通過多年的研究,已在繁殖、栽培、和功效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2007年王瑛研究員主持的武漢市科技局的科技攻關項目“白子菜、費菜、枸杞與莖葉菜用甘薯等具有特種蔬菜的開發利用”獲得支持后,通過與武漢市技術農業推廣站、武漢市蔬菜技術服務總站、武漢市東西湖區農科所等單位的合作,經過近5年的研發,已有10余個特種保健功能蔬菜品種進行了規模化栽培。今年獲得的武漢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是該項研究的重要階段性成果,重點實驗室的主要參與人員還有王慶、王淑慧、楊天順、陳建軍等。
獎勵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