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彭俊華研究員作為Co-PI參與的項目"Quantifying Phenotypic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Miscanthus sinensis as A Resource for Knowledge-Based Improvement of M. x giganteus (M. sinensis x M. sacchariflorus)"獲美國能源部(DOE)和農業部(USDA)的資助。該項目由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Erik J. Sacks與Stephen Long,科羅拉多州州立大學Joe Brummer,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Megan Hall、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彭俊華、日本北海道大學Toshihiko Yamada以及韓國國立江原大學Chang Yeon Yu共同承擔。本項目旨在揭示中國芒的表型及遺傳多樣性。
經過多年評價研究,認為異源三倍體芒草奇崗( Miscanthus x giganteus) 是最有潛力的能源作物之一,在歐美國家受到高度重視。但三倍體奇崗生殖不育,難以進行遺傳改良。奇崗是由荻(M. sacchariflorus)和中國芒(M. sinensis)雜交而來,其3個基因組中的2個來源于中國芒。因此,從遺傳變異豐富的中國芒種質資源中挖掘優異基因資源,可以為培育環境適應性很強的奇崗新品種奠定基礎。
美國能源部和農業部2011年共同投資1220萬美元以資助10項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作物提高效益的研究。該專項項目2006年啟動,旨在加強生物質基因組研究,改善生物能源和生物燃料的木質纖維素材料的基礎研究和設施。
中國芒(M. sin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