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審批結果日前揭曉,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武漢植物園植物戰略植物種質資源學科組彭俊華研究員,聯合草坪種質資源學學科組組長傅金民研究員、武漢植物園客座教授彭云良博士、Eviatar Nevo院士共同申報的 “野生二粒小麥抗銹病和耐逆境基因的挖掘研究”課題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這標志著該園在植物種質資源研究領域的科研水平躍上新臺階。
隨著我國和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持續穩定地提高糧食產量變得尤為迫切,而生物(病蟲害)和非生物(干旱、高溫、鹽堿等)逆境脅迫經常造成農作物減產,是制約小麥高產、穩產的主要因素。而且栽培小麥品種和地方種中成功發現新銹病抗性基因機率的逐漸減小,抗銹病育種中通常采用的小種特異性抗性,往往只能在生產上維持幾年,同時,栽培品種對非生物逆境的抗性/耐性往往不如其野生近緣種,部分野生二粒小麥群體長期生存于干旱、高溫和鹽堿等嚴重的非生物脅迫環境,形成了與環境相適應的遺傳控制系統,表現出很強的環境脅迫耐性,分化出了許多抗逆/耐逆基因型,成為小麥改良極重要的遺傳資源庫,此遺傳資源庫的絕大部分尚未被開發,已研究開發的僅僅占極少部分。因此,廣泛深入與全面系統地研究和利用野生二粒小麥抗銹病和耐逆基因資源,培育抗銹病耐逆品種,對于持續穩定地發展小麥生產、保障糧食供應和維護國家的戰略安全十分必要。
本項目的順利實施,將為提升我國小麥基礎研究水平、實現多個優異基因的聚合育種實踐、培育超級小麥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