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生物能源領域權威雜志《Biomass and Bioenergy》(2009年影響因子3.326)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主持完成的我國麻風樹(Jatropha curcas)遺傳多樣性的重要科研結果“ISSR-based genetic diversity of Jatropha curcas germplasm in China” (2010) doi:10.1016/j.biombioe.2010.07.001。該研究結果為開展我國麻風樹種質資源的保護、有效地挖掘我國麻風樹優異基因資源、構建我國麻風樹種質資源核心種質群體、培育新品種或創建新種質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和理論指導,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該研究采用ISSR分子標記技術對來自于我國6省的219份及緬甸的5份麻風樹種質進行了遺傳多樣性分析,通過隨機逐步取樣法策略確定了一個包含46個樣品的遺傳多樣性核心種質群體。本研究結果表明我國麻風樹種質資源具有較高的遺傳多樣性,海南等地的亞熱帶麻風樹種質是我國麻風樹最重要的遺傳資源。
該研究內容是由重點實驗室植物應用基因組學學科組碩士研究生蔡郁在彭俊華研究員的指導下完成的,實驗材料由華南植物園吳國江研究員提供。
麻風樹(Jatropha curcas),又名小桐子,屬大戟科麻風樹屬木本植物,其種子含油量較高,是國際上研究最多的生物柴油植物之一。原產美洲,我國引種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目前野生種主要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云南、四川、貴州、海南、臺灣等地。現有資源以云貴川地區為多。近年來,隨著生物柴油開發的興起,人工培育麻風樹越來越得到重視,結合國家開展的退耕還林工程,在熱帶和干熱河谷地區大面積種植,既可以開發生物能源,又能夠變荒山劣勢為優勢,對于水土保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改善生態環境都會有明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