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以來,中國科學院啟動了瀕危植物遷地保護的長期規劃,目標之一是把中國本土的瀕危物種遷地保護在中國的植物園中,因此植物園已經成為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護的重要場所。大量同屬的瀕危植物同園栽培將可能產生一系列遺傳學問題,例如遺傳完整性的破壞、基因庫貧乏以及雜交衰退等。然而,瀕危植物在植物園遷地保護中的遺傳學風險問題卻往往被忽視。
2003年以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方向性項目的資助下,重點實驗室植物保育遺傳學學科組以遷地保護在園內的瀕危植物秤錘樹和狹果秤錘樹為研究案例,采用傳統的授粉實驗和分子標記技術揭示了遷地環境下野外滅絕物種與其近緣種的種間雜交漸滲現象,花粉散布式樣以及遷地保護居群的遺傳多樣性水平和交配系統。研究結果為目前植物園內盲目的種子交換敲響警鐘,同時也為瀕危植物的回歸引種提供了科學依據。
此項目的研究結果分別發表在Conservation Biology,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和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等國際刊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