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6月15日上午9:50-12:00
地點:光谷園區行政樓2008會議室
報告人: 劉志強教授
報告題目:基于“體外-體內”逐層遞進關聯分析策略的中藥多維化學物質組精準辨識方法
報告人簡介:
劉志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國家科技部長春質譜中心主任,國家電化學和光譜研究分析中心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化學三級實驗室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質譜分析方法重點研究室主任,吉林省中藥化學與質譜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學位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技術委員會委員。劉教授長期從事中藥活性篩選、藥效物質基礎及作用機制研究,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部重大新藥創制專項、973計劃子課題、國家科技部創新方法專項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科研課題30余項。劉教授先后獲得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自主研發的2個中藥新藥已獲得臨床批件。他在本領域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30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80余項,其中50余項已獲授權,6項已實施。當前講座的題目為:基于“體外-體內”逐層遞進關聯分析策略的中藥多維化學物質組精準辨識方法。
報告題目: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of triclosan - antibiotics in environment and in vivo
報告人:伍建林教授
報告人簡介:
伍建林博士,現任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澳門科技大學) 助理教授,呼叫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 (廣州醫科大學) 特聘教授。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本科,日本國立Niigata大學工學部碩士,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博士,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病理系博士后,博士后期間籌建了基于色譜、質譜、核磁共振整合分析應用的Metabolomics and Advanced Analytical Laboratory。2011年11月,成為澳門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籌建了包括組學技術與創新藥物研究中心和澳門核磁共振與光譜中心,并兼任主管。2016年11月,聘為廣州醫科大學特聘教授 (柔性引進)。目前主要從事基于炎癥性脂肪酸和腫瘤代謝的色譜、質譜和核磁共振的代謝組學和蛋白組學整合分析方法研究過敏性疾病、腫瘤等病理及藥物作用機制。截至目前為止,在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Carcinogenesis, Anal Chem, Anal Chim Acta., J Proteome Res等和合作在Gastroenterology, J Hepatol, PNAS等的SCI雜志上發表色譜-質譜和核磁共振應用相關文章40余篇。當前講座的題目為: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of triclosan - antibiotics in environment and in vivo(抗生素三氯生在環境和體內的綜合風險評估)。
報告題目:應用蛋白組學技術評估藥物肝毒性的新方法
報告人:李娜教授
報告人簡介:
李娜博士,現任澳門科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藥物及健康應用研究院助理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中藥相關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采用各種光譜及色譜技術,尤其是質譜及核磁共振技術,對中藥的活性及毒性成分進行分離、結構鑒定、中藥毒性的作用機理及生物標記物的檢測等,在中藥研究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到目前為止,在Journal of Hepatology, PNAS,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等SCI雜志上共發表研究性論文50余篇。申請國際發明專利5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 當前講座的題目為:應用蛋白組學技術評估藥物肝毒性的新方法。
歡迎各位老師和同學參加,請提前10分鐘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