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驗室以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資源植物保護、開發利用和特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需求為目標,重點開展植物遷地保育機理,植物種質資源保存、種質創新與功能基因發掘,新品種分子設計與分子改良、新產品研究與開發。本著“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原則,特制定本開放課題申請管理辦法。
2.符合《關于申請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的通知》中的研究方向的課題,均可向實驗室提出課題基金的申請。2018和2019年度計劃共資助課題4-5項,資助金額視研究內容而定,一般每項可獲得3-5萬元的經費支持(對特有希望的課題,可酌情提高資助強度),年限為2年。以重點實驗室為第一或通訊作者單位在影響因子≥6的傳統權威期刊(含Plant Journal)發表重大研究成果的,可追加1萬元經費;在影響因子≥10的傳統權威期刊(含Plant Cell, PNAS和Nature Plant)發表重大研究成果的,經重點實驗室審核可滾動支持。
3.申請人可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網站(http://pg.wbgcas.cn/)下載《開放課題申請書》,并按規定的格式,認真、如實填寫。申請人所在單位學術主管部門應簽署意見,單位領導在申請書上簽字并加蓋單位公章。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對象是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或已獲得博士學位的中青年專家。
4.課題申請書須提交一式三份;課題申請的截止日期為2018年12月7日;實驗室在收到開放課題申請書后經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評審,擇優資助。
5. 申請課題需由本實驗室固定人員作為合作者,并在《開放課題申請書》的課題組成員表中列明本實驗室固定人員信息,課題申請人及主要研究人員將以本實驗室客座人員身份完成課題研究。
6.每位申請人在同一時間只能作為課題負責人執行一項開放課題,在研開放課題尚未結題者不得作為課題負責人申請新的開放課題;本實驗室每個學科組在研開放課題原則上不得超過1項;被批準的開放課題,原則上要求該客座人員在本室合作組內的工作時間不少于3個月/年。課題執行期間,開放課題負責人與重點實驗室成員將共同舉行專題研討,開放課題負責人至少做一次學術報告,差旅等費用從開放課題經費支出。
7.凡向本實驗室申請的開放課題,經批準后,實驗室即向課題申請人寄送《課題批準通知書》,申請人需根據《課題批準通知書》的要求,與實驗室簽訂《開放課題合同書》,確保研究任務的完成。
8. 開放課題經費由本實驗室統一管理,不直接撥付給申請人所在單位,實驗室將為每個開放課題設立專款專用賬號,所發生的費用憑有效票據聯系室內合作者到實驗室報銷。報銷時須經由合作學科組組長及重點實驗室主任審批方可報銷。用于報銷的發票聯上的購置單位必須為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9. 課題負責人與實驗室簽訂的《開放課題合同書》中的課題經費支出預算表將作為今后報銷各類支出的主要依據,課題負責人需根據課題情況認真填報。報銷全部費用不得超過該課題獲批的總經費額度。
10.研究計劃執行中,課題負責人每年須填寫《年度進展報告》,按要求的時間報送本實驗室,對不報送《年度進展報告》或工作無進展的將中止課題。11.課題結題后,課題負責人應認真撰寫《課題結題報告》。如某研究組上一個課題已結題,但未達到考核要求,則申請或批準的新開放課題無效,直至上一課題達到考核要求后方可開題;如果項目到期后一年尚未完成者,視未完成項目,停撥剩余的經費,合作研究組停報一年項目。
12.由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評閱《課題結題報告》,對課題提出驗收意見。
13.開放課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由本實驗室與客座人員原有單位共享。發表論文論著時,原則上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為第一或共同第一署名單位,作者名單必須包括實驗室有關固定人員,一般由指導研究員署名為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成果評議鑒定和申請獎勵工作由雙方共同辦理。
14.課題結束后3個月內,課題負責人應將有關歸檔資料送交實驗室,交付科技檔案管理室統一保存。
15. 未盡事宜,由重點實驗室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