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歷年度明星 返回中科院武植物園首頁
            2022年,武漢植物園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院黨組總體安排,全園職工齊心協力、真抓實干,園各項科技創新工作順利推進。為表彰先進,激勵全園職工開拓進取,再創佳績,現授予東非植物區系與分類學科組、環境基因組學學科組“優秀科研團隊”稱號;授予科研處“優秀管理團隊”稱號;授予王德智、李大衛、廖廓、姜穎、余海峰“明星員工”稱號。
            科技創新添活力,聚勢賦能謀新篇
            發布時間:2023-08-17 來源: 【字號:  

              面向國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科研處全體人員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科技政策方針和院黨組的決策部署,以服務科研人員,做好科技管理,提升創新能力,促進科技發展為宗旨,在園領導班子帶領下,各部門、研究中心、學科組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順利完成2022年度各項科研管理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一、聚焦主責主業、科研工作推進顯成效 

              (一)確立“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 

              瞄準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的國家重大需求,在我園“十三五”期間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使命定位,確立我園“十四五”期間在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創新平臺、國際合作和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的發展目標,設置科技創新三大主攻方向和兩個新興前沿方向。我園“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已獲院黨組批復,并啟動實施。 

              (二)推進武漢國家植物園創建工作 

              依托我園創建的武漢國家植物園方案已納入國家林草局編制的規劃—《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規劃方案》。本年度,我園多次向湖北省委省政府請示匯報,得到地方政府的積極支持,同時與國家林草局建立緊密聯系,國家林草局譚光明副局長、周志華副司長調研我園,并對武漢國家植物園的申報和創建方案提出了指導性意見。我園已成立創建武漢國家植物園工作小組。 

              (三)科研項目及成果產出數量穩步提升 

              1.科研項目持續增加 

              新增項目103項,合同經費達7569萬元,到位科研經費7486萬元。集中受理期獲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5項,其中面上項目13項(38.2%),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2項(33.3%),資助率約為全國資助率的2倍,資助直接經費總額 1061萬元。此外,兩項建議入選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指南。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立項6項,較往年顯著增加。 

              2.科研產出質量持續提升 

              我園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39篇:其中TOP 5%論文14篇,TOP 10%論文50篇,TOP 30%論文106篇,其他SCI論文46篇,影響因子5以上論文121篇,其中9以上論文25篇,高水平科研論文數量和質量較往年均有大幅提升;授權專利18件,申請專利27件;植物品種保護申請5個;出版專著2部;省級地方標準發布1個、實施3個,新獲批立項3個。 

              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 

              (一)加強學科布局,規范制度建設 

              為進一步加大研究力量,打通產業鏈壁壘,成立植物代謝組學、藥用植物藥理學、植物演化與功能基因組學3個學科組;為規范和加強我園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修訂《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 

              (二)推進全國重點實驗室組建 

              作為共建單位參與組建:1)由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牽頭的植物多樣性與特色經濟作物全國重點實驗室;2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牽頭的湖泊與流域水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 

              (三)加強科研平臺建設 

              1. 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神農設施”建設 

              依托作物表型組學聯合研究中心,積極推進國家作物表型組學研究(神農)設施建設,已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及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意見、節能審查意見等報審前置條件材料,可研報告已報送至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預審。 

              2. 提升植物資源保育平臺 

              國家獼猴桃種質資源圃(武漢)順利通過評估,成功入選農業農村部首批國家農作物資源庫(圃)名單;對水生植物種質資源圃進行了全面改造修繕,實現了近400種國內外水生植物的露天保育;華中地區野生植物資源庫本年度考核優秀。 

              3.完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監測平臺 

              與西藏大學等單位聯合共建的西藏雅尼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掛牌;在湖北神農架國家公園千家坪建成湖北省首個25公頃生物多樣性監測大樣地;湖北丹江口水庫濕地生態系統湖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連續三年考核優秀。 

              (四)促進學術交流,營造濃厚氛圍 

              1.主辦《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東道國活動 

              主辦《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東道國活動,300名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會,展示了我園在水生植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領域的科研成果,為濕地保護與修復貢獻智慧、建言獻策。 

              2.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擴大學術影響力 

              舉辦湖北省植物學會和武漢植物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和學術年會,圓滿完成兩個學會換屆的各項流程;本年度共開展東湖講壇22期,邀請多位知名專家學者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 

              (五)推進院地合作及成果轉化 

              積極組織“引進來”與“走出去”,全面深化院地合作,務實推動項目落地。全年組織對接會30余次,對接政府單位近20家,對接企業20余家,涉及湖北、湖南、廣東等12個省份,促成院地合作和成果轉化項目近50項,合作經費超4000萬元,與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泰安分院共建獼猴桃產業技術聯合創新研究中心,與神農架林區人民政府及云夢縣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田野集團、中建三局、壩漆文旅等多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三、掛靠部門科技支撐中心和標本館工作進展順利 

              科技支撐中心參加科技部、財政部組織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為良好;參加國家計量認證中國科學院評審組組織的檢驗檢測實驗室能力驗證/實驗室間比對結果均為滿意;中國科學院信息化評估第4名。標本館大別山、青藏科考等新采集國內標本9501份,完成制作并入庫植物標本16084份,拍攝標本照片26033張,正式發表國內植物新種及新變種5個,新增模式標本27份。 

               

                

            關閉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