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歷年度明星 返回中科院武植物園首頁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身處疫情防控斗爭的重中之重和決勝之地,武漢植物園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院黨組總體安排,統籌疫情防控和科技創新發展,圍繞“率先行動”計劃和“一三五”戰略重點,全園職工齊心協力,真抓實干,園各項工作順利推進。為表彰先進,激勵全園職工開拓進取,再創佳績,現授予獼猴桃種質資源與育種學科組、濕地生態學學科組“優秀科研團隊”稱號;授予綜合辦公室、科研計劃處“優秀管理團隊”稱號;授予劉文治、石濤、陳長麗、趙鑫“明星員工”稱號。
            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保障濕地生態健康
            發布時間:2021-03-04 來源: 【字號:  

              濕地生態系統具有強大的生態和生產功能,支撐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平衡水分供應、降解污染物、轉化營養物質,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因此,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維護濕地健康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基石,關系到人類的福祉和全球生態安全。十多年來,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濕地生態學學科組在劉貴華研究員的帶領下,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驅動,為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做出了突出貢獻。

              面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的水環境保護這一國家重大需求,學科組圍繞氮削減的總體目標,在丹江口水庫及漢江流域系統開展了河、庫岸帶氮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研究,揭示了關鍵環境及生物因素對濕地脫氮過程調控的途徑,闡明了人類活動對濕地脫氮過程及溫室氣體產物的影響,并構建了適用于我國亞熱帶河流面源氮污染阻控及生態修復的關鍵技術體系。

              面向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這一國家重大需求,學科組聚焦長江中下游湖泊群、云貴高原湖泊群,揭示了淺水湖泊的脫氮過程及其調控因素、富營養環境中沉水植被的退化機制,并闡釋了重金屬污染、微塑料和抗生素等新型污染物對水生植物及水環境的影響,通過種子庫、沉水植物構建對淺水湖泊的生態功能進行恢復,建設生態修復示范工程2個,在水體富營養化控制和治理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濕地生態學學科組在科研產出、項目申報等方面取得了驕人成績。課題組在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Journal of Ecology等權威生態學、環境科學雜志上發表SCI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1部;課題組成功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1項、面上項目10余項,以及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中國科學院重大部署項目課題或子課題、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武漢市應用基礎前沿項目等。

              關山初度路猶長,重任千鈞再奮蹄。濕地生態學團隊將繼續齊心進取,不懈探索創新,為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保障濕地生態健康譜寫新的篇章。

             

            關閉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