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生態系統具有強大的生態和生產功能,支撐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平衡水分供應、降解污染物、轉化營養物質,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因此,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維護濕地健康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基石,關系到人類的福祉和全球生態安全。十多年來,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濕地生態學學科組在劉貴華研究員的帶領下,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驅動,為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做出了突出貢獻。
面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的水環境保護這一國家重大需求,學科組圍繞氮削減的總體目標,在丹江口水庫及漢江流域系統開展了河、庫岸帶氮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研究,揭示了關鍵環境及生物因素對濕地脫氮過程調控的途徑,闡明了人類活動對濕地脫氮過程及溫室氣體產物的影響,并構建了適用于我國亞熱帶河流面源氮污染阻控及生態修復的關鍵技術體系。
面向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這一國家重大需求,學科組聚焦長江中下游湖泊群、云貴高原湖泊群,揭示了淺水湖泊的脫氮過程及其調控因素、富營養環境中沉水植被的退化機制,并闡釋了重金屬污染、微塑料和抗生素等新型污染物對水生植物及水環境的影響,通過種子庫、沉水植物構建對淺水湖泊的生態功能進行恢復,建設生態修復示范工程2個,在水體富營養化控制和治理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濕地生態學學科組在科研產出、項目申報等方面取得了驕人成績。課題組在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Journal of Ecology等權威生態學、環境科學雜志上發表SCI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1部;課題組成功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1項、面上項目10余項,以及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中國科學院重大部署項目課題或子課題、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武漢市應用基礎前沿項目等。
關山初度路猶長,重任千鈞再奮蹄。濕地生態學團隊將繼續齊心進取,不懈探索創新,為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保障濕地生態健康譜寫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