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歷年度明星 返回中科院武植物園首頁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身處疫情防控斗爭的重中之重和決勝之地,武漢植物園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院黨組總體安排,統籌疫情防控和科技創新發展,圍繞“率先行動”計劃和“一三五”戰略重點,全園職工齊心協力,真抓實干,園各項工作順利推進。為表彰先進,激勵全園職工開拓進取,再創佳績,現授予獼猴桃種質資源與育種學科組、濕地生態學學科組“優秀科研團隊”稱號;授予綜合辦公室、科研計劃處“優秀管理團隊”稱號;授予劉文治、石濤、陳長麗、趙鑫“明星員工”稱號。
            追溯植物演化關鍵事件,講述水生植物蓮的前生今世
            發布時間:2021-03-04 來源: 【字號:  

              石濤,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2007-2012),武漢植物園水生植物生物地理學學科組副研究員。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蓮為代表的水生植物基因組宏觀和微觀進化。

              蓮屬植物是水生植物中具備重要經濟價值的代表性類群。蓮和水杉、銀杏、中國鵝掌楸、北美紅杉等同屬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幸存的孑遺植物代表。宏觀上看,蓮的分子進化速率較慢且基因組結構是真雙子葉類群中最為保守的物種之一,其基因組學研究在揭示被子植物基因組的大時間尺度進化有重要意義。微觀上看,蓮屬植物地理隔離形成跨大陸分布的美洲黃蓮與(亞洲)蓮,接著蓮演化出地下莖膨大與不膨大的生態型適應不同的緯度環境,又經人工馴化產生花色、花型等性狀變化多樣的品系。因此,蓮的群體基因組學研究也對揭示蓮的(微觀)適應性進化與表型多態性的分子機制有重要的意義。

              自2015年底入職武漢植物園以來,緊密結合課題組的研究方向,石濤以蓮為研究對象揭示了真雙子葉植物早期的基因組進化史,探尋了植物古多倍化后各類基因的功能進化模式,揭秘了植物小分子miRNA的演化規律,構建了蓮的基因組與遺傳資源數據庫nelumbo.biocloud.net。同時,在蓮的表觀遺傳、順反式調控進化等方面也有所突破。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Genome 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The Plant Journal,Scientific Data等期刊,累計發表SCI論文21篇(含封面雜志2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青促會、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科協晨光計劃等資助,擔任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等雜志審稿人,2017年評為武漢植物園明星員工。此外,協助指導博士研究生4名(已畢業2名),并參與2018全國系統與進化植物學研討會暨第十三屆青年學術研討會(武漢光谷)的籌辦工作。

             

            關閉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