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俊,2013年于武漢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出站后進入武漢植物園工作,主要以能源植物脂肪酸及其衍生物所特有的優良品質和性狀為研究對象,闡明其合成調控及性狀形成的分子機制。
植物表皮蠟質是覆蓋在陸生植物地上部表面的一層疏水性脂類混合物。已知表皮蠟質在抑制植物非氣孔失水以及保護植物免受病蟲害侵襲、防止紫外線輻射等方面都發揮重要作用,對調節植物生長發育和抗逆過程至關重要,但其內在的合成調節作用機理目前還不太清楚。李榮俊博士自2014年以來,開展了小分子RNA調控表皮蠟質合成的研究方向。2017年以后,在研究進入關鍵時期時,面臨實驗室搬遷及課題組人員變動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響,研究課題面臨是否繼續深入的艱難抉擇。李榮俊博士始終不放棄,堅守研究方向,潛心研究。最終通過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及遺傳學等一系列實驗技術手段,發現了miR156-SPL9分子模塊參與植物表皮蠟質生物合成的調控,并系統揭示了光周期影響蠟質合成的分子機制。這是首次關于植物表皮蠟質合成受到開-關(on-off)機制調節的報道。研究結果將為植物蠟質合成響應環境變化的生理生化活動提供新的理論基礎,并將有助于利用生物技術手段重建農作物的蠟質層來增強作物抗逆能力,為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能的技術參考。相關研究結果2019年發表在國際頂級植物學期刊The Plant Cell上。
展望未來,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希望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國家科技進步,為武漢植物園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