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歷年度明星 返回中科院武植物園首頁
            2017年,武漢植物園全體職工緊緊圍繞“率先行動”計劃,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全面完成了2017年度工作目標。為表彰先進,激勵全園職工開拓進取,再創佳績,現授予果樹分子育種學科組、藥用植物功能基因組與合成生物學學科組“優秀科研團隊”稱號,科研處“優秀管理團隊”稱號,閆娟、何冬麗、李震、余泉“明星員工”稱號。
            科研處優秀團隊先進事跡(2017年度)

              科研處主要承擔我園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各級各類各科研項目組織申報、平臺管理、國際合作與外事管理、科技開發與成果轉化、院地合作、知識產權管理、成果鑒定、成果獎勵申報、實驗室、溫室及試驗用地管理、試劑采購與安全管理、學術交流、學會管理、綜合統計、科技檔案等管理工作。 

              在園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在園各中心、各學科組和全園科研人員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我園科研管理工作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科學研究的方針政策,積極認真完成國家、院、省、市和地方部署的各項任務,在國家和省級項目申報、立項、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科研處于2010-2012年連續三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地合作先進集體;年年都被為武漢市統計先進單位;2015-2016年榮獲“新聞宣傳優秀團隊”;20162017年度連續兩年榮獲武漢植物園“優秀管理團隊”稱號。 

              一、規范制度建設,服務科研工作 

              科研處是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的精干團隊,為了更好的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爭取更多高層次的科研成果,激發全園科研人員從事科學研究的積極性,近三年科研處先后制定、修訂和完善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科研資源收費使用管理辦法》、《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傳統分類學創新單元及相關科研人員考核的補充規定》、《科研項目關聯業務管理辦法》,《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科技創新單元及科研人員管理辦法》、《武漢植物園野外科學考察科研活動經費支出管理辦法》、《武漢植物園科研外協經費管理暫行規定》、《武漢植物園學術道德規范及學術不端行為處理規定》、《武漢植物園學術論文發表管理暫行辦法》《武漢植物園科研產出獎勵辦法》等科研管理文件。 

              制定完善了實驗室安全相關管理制度,完成《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危險廢棄物管理辦法》、《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易制毒化學品管理辦法》、《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危廢品倉庫管理辦法》等辦法的制定。 

              通過修改、完善相關管理制度,使科研管理工作各方面有章可本著“以服務科研為宗旨,以提高管理水平為目標”的原則,將科研管理做到了科學化、制度化、人性化。 

              二、加強科研人才培養,強化科研過程管理 

              為了加快科研發展,加強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優秀的青年科研人才2016-2017年度我園部署了十二項科技骨干人才計劃, 2011年來有13人次獲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支持,目前各項目進展良好。經過科研處和科研人員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園科研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2017年度新增項目60項,落實合同經費6213萬元。其中,國家項目合同額1621萬元,科學院合同額3963萬元,地方和企業委托9項,合同額373.5萬元,自主部署260萬元。 

              到位科研經費5500萬元,其中,國家經費2644.7萬元,占48%;院內經費1974.5萬元,占36 %;院外其他經費880.8萬元,占總經費的16%。非洲中心運行經費1363萬元。 

              2017年度我園共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資助項目20項,直接經費資助總額1141萬元。其中,面上項目獲資助12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資助1項,國際合作重點項目1項,獲資助率38%,較上一年度提高了4個百分點,在湖北省科研院所中獲資助率排名第一。 

              所有在研項目順利實施,并取得較好的階段性成果。多年來,科研處對每個結題項目及時清理、整理、歸檔。保證了科研材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并確保了其對今后的查考利用價值。 

              三、加強科研成果管理,注重院地合作與成果轉化 

              2017年度科研處組織“特色獼猴桃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應用”獲2016-2017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科研類成果一等獎)(第一單位),“葡萄種質創新與新品種選育推廣團隊”獲2017年度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第二單位)。。 

              2017年度經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發表論文158篇,其中我園第一作者或最后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138篇,包括TOP5%論文5篇,TOP10%論文31篇,TOP30%論文49篇;主編或參編專著8部;專利授權20件,申請26件;申請品種保護2個。 

              由我園協同相關單位主導制定的湖北省5個地方標準(游賞型溫室室內園林設計規范、植物環境教育體系評價標準、白及栽培技術規程、獼猴桃種間雜交黃肉品種‘金艷’種植技術規程、獼猴桃高標準建園技術規程)2017年度湖北省地方標準制訂立項,這5個標準制訂項目將于2019年完成。這是武漢植物園繼2016年度 2個湖北省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植被生態混凝土護坡技術規范、植物園設計規范)又一次獲批湖北省地方標準制訂立項。 

              以專利品種獼猴桃為代表的一批科技成果獲產業化的推廣實施,2017年度與廣州萬正藥業有限公司、三峽植物園等地方和企業簽訂了品種‘東紅’、‘金艷’和‘淫羊藿’品種許可協議3件,合同額25.4萬元,本年度成果轉移轉化經費到賬20.4萬元。本年度與往年簽訂的成果轉移轉化項目共計8項,合同經費585.4萬元,年內成果轉移轉化經費到賬合計158.179萬元。科研處對每份技術轉移合同都及時辦理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和辦理免稅。近幾年為學科組節省了幾百萬元的稅款。 

              科研處一貫注重推動我園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組織申報省院合作項目,組織參加科技成果轉化簽約大會、科技成果發布暨項目對接會議和科技成果博覽會等活動。加強與地方的科技合作,簽訂系列科技合作協議。并利用一切有利機會,為我園科研成果進行宣傳報道,促進了我園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在為本園獲得顯著的科研成果轉化效益的同時,極大的推進了相關領域的技術水平和發展潛力,為相關產業和所在領域的從業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并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四、科技扶貧 

              采用我園選育的“金梅”和“東紅”兩大優質獼猴桃品種、并以我園為技術依托的花垣縣十八洞村獼猴桃產業園于2017928日正式開園。花垣縣委書記羅明介紹,十八洞村獼猴桃產業園頭年預計生產200噸獼猴桃,產值500萬元,每位村民將增收1000元。是我園以科技成果開展產業扶貧的又一成功案例。 

              積極組織參與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組織的恩施扶貧項目,提交了有機硒測定及硒在人體中的作用機理、富硒獼猴桃、牧草和特色水生經濟植物的篩選與推廣示范等項目建議書,助力恩施地區硒產業發展。在前期農業規劃、藤本園和獼猴桃園等扶貧工作的基礎上,與喜來樂公司合作積極申報中國科學院湖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的院地合作項目,推進科技扶貧工作。 

              五、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日趨完善 

              科研處協助三個院/省重點實驗室加強實驗室建設與完善,積極參與各實驗室學術活動及重大項目組織研討。“湖北省獼猴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功獲批后,2016-2017年度為工程中心爭取經費208萬元,保障了產業培育平臺建設與運行。 

              2017年度我園“特色經濟作物種質創新與應用示范綜合基地”建設取得較好進展,確定選址新洲區李集街張店村,并完成了可行性分析和土地流轉洽商。 

              “丹江口庫區濕地生態系統試驗站”、“洪湖湖泊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野外臺站建設,也取得積極進展。組織完成了購買“丹江口水庫濕地生態系統試驗站”綜合樓建筑用地的洽談、立項、勘探、環評、申報等工作;組織完成了“洪湖湖泊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綜合樓的各種立項申報。 

              六、加強國際合作,做好中-非聯合研究中心管理工作 

              20174月,王恩哥副院長和毛里塔尼亞哈達明總理共同見證我園中-非聯合研究中心與毛塔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部簽署中-非中心西非區域辦公室建設與合作研究備忘錄。哈達明總理在講話中強調中國科學院在毛里塔尼亞建設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區域辦公室具有里程碑意義,毛塔將全力支持并配合中方盡快落實該辦公室建設及相關研究開展事宜。 

              積極組織全園參與中國科學院國際人才計劃申報工作,共組織申報 國際訪問學者計劃1項,國際博士后項目2項,來自喀麥隆的SEUKEP Armel Jackson博士成功獲得資助。組織申報2018年度一帶一路暨發展中國家科技培訓班2項,其中植物園科學管理與實踐培訓班成功獲得資助。并積極組織申報“國際伙伴計劃‘一帶一路’科技合作項目 ”、中國-伊朗雙邊合作研究項目等國際合作項目,通過引進海外高水平科技人才來華加強合作交流,將進一步顯著推動我園整體科研實力的提升和國際化進程。 

              2017年中非中心辦理因公出國 19 批次,41人次,其他因公出國 21批次,33人次,全園總計40批次,74人次。依據國家和院相應管理辦法加強因公出國和因公護照的管理工作,嚴格執行因公出訪的年度出訪計劃申報制度、行前公示與事后公示等制度。 

              七、開展多層次的學術交流活動,活躍學術氛圍 

              申請并獲批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2017年重大學術活動項目資助10萬元。組織湖北省植物學會會員單位積極參加第九屆湖北科技論壇,并承辦第九屆湖北科技論壇“植物科學與綠色發展”分論壇,邀請6位特邀報告人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來自17個會員單位的150余位會員參會交流。資助協辦2017年全國植物細胞生物學大會,8位特邀報告人、32位主旨報告人,近3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植物細胞生物學科技工作者參會交流。 

              申請并獲批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青年科學家論壇和前沿高端學術交流論壇項目資助6萬元。承辦全球變化與碳氮循環--前沿高端學術交流論壇,6位特邀報告人、50多位會員參會交流;承辦武漢市科協第二十七期青年科學家論壇—探索植物花朵千姿百態的奧秘,5位特邀報告人,100多位會員參會交流。 

              搭建武漢植物園特色學術交流平臺,營造濃郁學術氛圍,2017組織開展武漢植物園系列學術講座17期。通過省市植物學會,推薦各類項目、人才和榮譽共9項。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