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歷年度明星 返回中科院武植物園首頁
            2017年,武漢植物園全體職工緊緊圍繞“率先行動”計劃,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全面完成了2017年度工作目標。為表彰先進,激勵全園職工開拓進取,再創佳績,現授予果樹分子育種學科組、藥用植物功能基因組與合成生物學學科組“優秀科研團隊”稱號,科研處“優秀管理團隊”稱號,閆娟、何冬麗、李震、余泉“明星員工”稱號。
            凝心聚力, 砥礪前行

              獼猴桃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立足資源優勢,堅持基礎研究為先導,攻克獼猴桃產業技術難點,培育了系列獼猴桃新品種,研究成果已實現產業化,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領導的關懷下,本課題組全體同仁攜手努力,榮獲2017年度“優秀科研團隊”榮譽稱號。 

               一、科研工作 

                 2017年度圍繞獼猴桃資源收集評價、網狀進化、果實品質、性別調控以及病蟲害鑒定防治等問題開展研究,取得了以下科研成績: 

              1. 獼猴桃種質資源收集評價與育種利用。通過與各地合作項目的開展,赴遼寧丹東、山東泰山、云南屏邊、浙江泰順等地進行資源考察,調查引種東北及山東軟棗資源30余份,引種中華、中越、黃毛、毛花等野生資源20余份,豐富了國家資源圃的種質,完成了保種項目任務。對前期獲得的3萬余株種間種內雜交后代開展全面鑒定,今年有3000余株開花結果,其中1633株雌株,對其開花和果實進行系統評價,篩選優良種質200余份;同時對前2年鑒定為優良種質的品系8個年初高接回植物園內,作子代鑒定。并對前期多年鑒定的3個優良品系‘RC197’、‘紅花金果’、‘綠珠’申請新品種保護,其中雙抗砧木RC197的選育是我們在品種選育上一個新的突破。 

              2. 解析獼猴桃網狀進化。以獼猴桃25個主要物種為研究材料,通過重測序分析,發現獼猴桃物種間雜合出現在全基因組范圍內,研究了獼猴桃的物種形成及模式,確定了11種獼猴桃祖先種。與新西蘭植物與食品研究所和意大利烏迪內大學等合作,共同完成獼猴桃基因組組裝。將紅陽獼猴桃基因組中未組裝的164Mb scaffold分配到染色體水平,完成人工基因注釋,校正紅陽基因組注釋錯誤。發現在全基因組范圍內存在復制現象,分析了染色體之間的共線性關系 

              3. 定位果實品質相關位點。收集山梨獼猴桃和中華獼猴桃雜交群體的數據,對單果重、果實橫徑、果實縱徑、可溶性固形物、總糖和總酸含量進行QTL定位,開發能對上述果實性狀進行篩選的標記。對74份野生資源和栽培品種進行糖酸組分的測定,發現栽培種的各項糖酸組分含量的均值高于野生資源,而糖酸比趨于接近。通過研究相關性分析,發現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與奎寧酸、檸檬酸、蘋果酸和總酸含量顯著正相關。 

              4. 采用轉錄組測序發方法,分析了獼猴桃雌雄花的轉錄本差異,檢測到一系列跟性別相關的基因,為進一步的獼猴桃性別分化機理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利用轉錄組測序方法開發了69對毛花獼猴桃微衛星分子標記,并用于毛花獼猴桃及其近緣種的群體遺傳分析,表明這些分子標記能夠應用于獼猴桃屬植物的居群遺傳學研究,并為獼猴桃屬植物的遺傳多樣性以及基因流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5. 獼猴桃病害研究。以全球收集到的80Psa菌株為材料,通過全基因組測序及分子系統發育分析,首次揭示了全球Psa起源于日本和韓國,及其從野生軟棗獼猴桃遷移至栽培中華獼猴桃并傳播到其他國家的過程。對收集自貴州、陜西、四川、安徽及湖南等12個獼猴桃主要栽培地區的果實樣本進行了全面的病原菌鑒定分析。首次確定擬莖點霉菌是中國獼猴桃果實軟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葡萄座腔菌、盤多毛孢菌、鏈格孢菌是次要病原菌,不同地區的主要致病菌種類存在明顯差異,為后期的抗性機理研究、抗病品種選育及防治等工作奠定了基礎。 

                二、科研產出 

              本課題組累計發表科研論文130余篇,2017年度在New Phytologist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Plant DiseaseTree Genetics & Genomes等雜志發表SCI研究論文16余篇,發表國內核心期刊論文18篇,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出版中英文專著15600萬字,2017年出版學術論著《獼猴桃研究進展VIII》一部。獲國家發明專利32項,其中獲授權16項,受理16項。2017年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受理國家發明專利10項。近五年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6項,審定新品種8個,2017年獲新品種保護2項。 

               三、獎勵及效益 

              近三年連續獲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共計3項,其中農業部的神農科技獎于2017年獲得。鑒于突出的研究成果,鐘彩虹研究員獲2016年度中國科學院優秀共產黨員、2017年湖北省扶貧工作先進個人 

              課題組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多省市及國內外企業的多渠道、持續性資助共計34項。201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 

              目前,“意大利金桃公司”、“聯想佳沃”和“陽光味道”等國內外企業在意大利切塞納、中國四川、陜西、河南等地累計推廣金艷、東紅、金圓等專利新品種30余萬畝,近三年累計新增產值113余億元。項目成果推動了中國獼猴桃提質改造,吸引了一批著名獼猴桃企業(佳沃、陽光味道等),催生了4個著名獼猴桃商標,占據了我國獼猴桃的中、高端市場,徹底改變了國內外獼猴桃產業格局。 

              四、人才培養及國際合作 

              本課題組正式員工20名,其中研究員3名,副研究員5名。課題組5名成員分別赴英國劍橋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新西蘭皇家植物與食品研究院、美國密西根大學等開展為期1年的公派訪問。 

              2017年度鐘彩虹研究員受邀參加第九屆國際獼猴桃研討會,做大會主題報告;3名團隊成員分別做小組口頭報告。國際學術交流不僅開闊學術視野,而且展示了我園的科研成果,同時也拓寬了進一步合作的空間。目前,本課題組與新西蘭皇家植物與食品研究院已開展實質性合作研究。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