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現任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珍稀瀕危植物專類園和鄉土專類園管理員。主要從事珍稀、鄉土、竹園、入侵園等的日常管理與維護、物種保育與豐富、景觀提升。
專業與轉型,實現人生的“第二次起跳”。
2002年,轉業至武漢植物園,到保安部任職。出入植物園,各色種類繁多的植物便深深地吸引了他,當時便下定決心,要作它的“守護衛士”。在任職期間,始終發揚忠于職守、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帶著飽滿的熱情做好每一項工作,保障植物園安全無事故。植物園的工作更激起了他對植物的研究興趣。在工作之余,他也對植物分類、養護和管理等方面進行自學,利用業余時間完成率大學專科的學業。2003年,在領導的推薦下,最終來到了一直向往的地方——珍稀瀕危植物專類園,順利將業余愛好轉化為職業,也迎來了人生的“第二次起跳”。
求知如渴,終獲認可。
雖然已經對植物分類等知識進行了自學,但是到專類園后,他仍然堅持從頭學起,從田間地頭學起,潛心學習專業知識。白天,經常與工人一起從事園地管理、專類園引種、項目施工等工作,遇到不懂之處,時常向園里的專家老師請教,經常加班討論至深夜。最終,踏實肯干工作態度與對勤奮好學的態度得到了領導老師與同事們的認可。
緊急時刻,勇挑重擔。
2008年,南方出現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災害的突然出現,使得交通運輸、能源供應、電力傳輸、農業及人民群眾生活等方面一時間受到極為嚴重的影響。面對災害,他最憂心的就是園區的苗木。期間,曾多次冒著大雪,深入園區統計苗木受損情況,收集第一手資料,為后期專類園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預案提供依據。當時,竹園受損最為嚴重,完全被大雪掩埋。為了確定受損情況,他帶著相機徑直鉆進竹林,看到一片片被大雪壓塌的竹子,心中百般滋味。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調查,徹底將受損情況摸查清楚。一回到家辦公室,便整理期受災情況報告,根本顧不上休息。
2016年自6月起,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了近三十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大的暴雨連續性襲擊。6月19日起,武漢市氣象部門連續發布暴雨紅色預警,此次降雨量大、水勢急、范圍廣、持續時間長,一周持續降水量突破武漢市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值。在此期間,他堅持每天早上5點起床,晚上11點回家,冒著大雨帶領和安排工人不間斷巡園,巡查各處駁岸、堤口,及時匯報與處置園區災情,每晚抽水排澇到深夜。雖然武漢植物園采取了多種應急24小時不間斷的排水措施,但由于大雨、暴雨和特大暴雨接踵而至,園內抽水設備出現短缺,急需零時增配抽水機。然而市區各大道路漬水嚴重,,各供應商都無法及時送達。可以園區受災嚴重,抽水排澇工作刻不容緩,經過多方打聽聯系,他便決定自己冒險開車到市場采購機器,并及時安排裝配使用,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園內植物與設施的損失。持續的暴雨將湖岸帶全部被淹沒,東湖對面的漂浮垃圾涌入園區路面及水域,發現情況后,雨后第一時間他與工人對園區傾倒大樹和竹子、損壞設施、湖岸垃圾進行清理,及時做好了各項的處置工作,為園區災后正常工作提供了保障
“忙碌而充實,辛苦而快樂,一切困難都是暫時的,珍惜每一次過渡”,這是李震時常跟自己說的話,同時也懷著這樣的心態去實踐!堅定信念,敢于奉獻,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積極進取,相信會有更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