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歷年度明星 返回中科院武植物園首頁
            2016年,武漢植物園全體職工緊緊圍繞“率先行動”計劃,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全面完成了2016年度工作目標。為表彰先進,激勵全園職工開拓進取,再創佳績,現授予果樹分子育種學科組、藥用植物功能基因組與合成生物學學科組“優秀科研團隊”稱號,科研處“優秀管理團隊”稱號,閆娟、何冬麗、李震、余泉“明星員工”稱號。
            在服務中奉獻,在奉獻中閃光

              武漢植物園科研處主要承擔園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各級各類各科研項目組織申報、平臺管理、國際合作與外事管理、中非中心管理、科技開發與成果轉化、院地合作、知識產權管理、成果鑒定、成果獎勵申報、實驗室、溫室及試驗用地管理、試劑采購與安全管理、學術交流、學會管理、綜合統計、科技檔案等管理工作。 

              近年來,在園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在園各中心、各學科組和全園科研人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植物園科研管理工作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科學研究的方針政策,積極認真完成國家、院、省、市和地方部署的各項任務,在國家和省級項目申報、立項、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0-2012年連續三年被評為中科院院地合作先進集體。連續多年被為武漢市統計先進單位,2016年度科研處榮獲園“優秀管理團隊”稱號。在科研管理方面得到了各級各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 

              一、規范制度建設、服務科研工作 

              科研處是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的一支精干團隊,為了更好的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爭取更多高層次的科研成果,激發全園科研人員從事科學研究的積極性,近三年科研處先后制定和修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合同管理辦法》《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科技創新單元及科研人員管理辦法》、《武漢植物園野外科學考察科研活動經費支出管理辦法》、《武漢植物園科研外協經費管理暫行規定》、《武漢植物園學術道德規范及學術不端行為處理規定》、《武漢植物園學術論文發表管理暫行辦法》《武漢植物園科研產出獎勵辦法》、《武漢植物園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等科研管理文件。 

              制定完善了實驗室安全相關管理制度,完成《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危險廢棄物管理辦法》、《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易制毒化學品管理辦法》、《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危廢品倉庫管理辦法》等辦法的制定。 

              通過修改、完善相關管理制度,使科研管理工作各方面有章可,同時科研處也本著“以服務科研為宗旨,以提高管理水平為目標”的原則,將科研管理做到了科學化、制度化、人性化。 

              二、加強科研人才培養,強化科研過程管理 

              為了加快科研發展,加強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優秀的青年科研人才2016年度植物園部署了七項科技骨干人才計劃, 2011年來有10人次獲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支持,目前各項目進展良好。經過科研處和科研人員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2016年度爭取項目總經費達8781.456萬元,到賬科研經費7655.5萬元。獲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2項,子課題3項,5項課題和子課題合同經費為1230.3萬元;爭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項,獲直接經費904萬元;“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河流水質保障技術與示范”項目獲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支持1500萬元;《肯尼亞植物志》編研獲中科院海外科教基地項目支持1000萬元。2015年“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生物群落環境調查獲國家科技基礎性專項支持1089萬元。截止目前承擔經費1000萬以上項目和課題已達5項,所有項目順利實施,并取得較好的階段性成果。科研處對每個結題項目及時清理整理、歸檔。保證了科研材料準確性和完整性,確保其對今后的查考利用價值。 

              三、加強科研成果管理,注重院地合作與成果轉化 

              2016年度科研處組織并獲得“獼猴桃育種創新及產業化應用”中科院科技進促發展獎。參與申報2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2015年以第一完成單位獲湖北省科技獎勵二項,其中技術發明一等獎一項,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2016年經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發表學術論文167篇,其中SCI論文159篇,專利申請38件,是歷年來申請專利最多的一年,同比增長158%專利授權9件,專著2部。獲植物新品種權5個。 

              以專利品種獼猴桃為代表的一批科技成果獲產業化的推廣實施,2016年度與云南省億滿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福建省邵武市農業局、丹東市北林經留有限公司農業研究所、水城縣宏興綠色農副業投資有限公司等地方和企業簽訂了‘東紅’、‘滿天紅’,‘獼棗1號’、‘軟棗’、‘金艷’品種許可協議7項,合同額為1576萬元,科研處對每份技術轉移合同都及時辦理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和辦理免稅。為學科組節省了近百萬元的稅款。 

              科研處利用一切有利機會,為園科研成果進行宣傳報道,促進了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在為本園獲得顯著的科研成果轉化效益的同時,極大的推進了相關領域的技術水平和發展潛力,為相關產業和所在領域的從業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并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四、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日趨完善 

              科研處協助三個院/省重點實驗室加強實驗室建設與完善,積極參與各實驗室學術活動及重大項目組織研討。20161月“國家獼猴桃種質資源圃(武漢)項目,順利通過了經湖北省農業廳組織的竣工驗收。“湖北省獼猴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功獲批后,為工程中心爭取運行經費108萬元,保障了產業培育平臺建設與運行。充分利用區域中心等平臺,組織申報了各類平臺項目,保證了“生物安全檢測平臺”、“植物功能基因高通量發掘”、“植物保育原理研究平臺”的正常運行。 

              五、加強國際合作,做好中-非聯合研究中心管理工作 

              自中科院成立“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以來,植物園始終將對非科技合作作為全園的頭等工作。在院領導、國際合作局等相關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2016年武漢植物園對非合作取得重要突破性進展。 

              商務部援建的“中-非聯合研究中心/肯尼亞JKUAT植物園”基礎設施順利完成,并于2016926日在JKAUT校區內,由中國政府移交給肯尼亞政府;完成JKUAT植物園(含8個專類園)的苗木備置與栽植工作;完成六個專業實驗室第一期儀器采購、運輸、清關,安置調試等系列管理工作。 

              通過多渠道積極申報“中國科學院國際人才計劃”、“國際杰出學者”、“國際訪問學者計劃”、“國際博士后項目通過引進海外高水平科技人才來華加強了國際合作交流,進一步推動了植物園整體科研實力的提升和國際化進程。 

              2016年度共接待了來自美國、荷蘭、日本、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10個國家的外賓16批共 31人次來訪,辦理因公出訪手續33批次,63人次。科研處全程幫助出訪人員及時辦理任務批件、政審批件、因公護照和因公簽證等手續,確保了科研人員交流任務和外事活動的順利實施 

              六、開展多層次的學術交流活動,活躍學術氛圍 

              本年度邀請了一批在國內外有較高影響力的專家、教授來植物園作學術報告,并經常組織開展磨山優青沙龍系列活動,舉辦了武漢植物園60周年紀念暨學術會議,承辦了武漢市科協第十四屆青年科學家論壇,通過一系列的學術交流活動,增進了園內外廣大科研人員彼此間的感情交流,培養了彼此間的合作與協作精神。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