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 > 抗擊疫情專題 > 抗疫感悟

            班小泉:參與武漢分院直屬機關黨委下沉碧園社區工作隊戰疫日志

              這次的下沉社區工作,我是作為輪換隊員參加,盡管去的次數不多,但每天都在微信群里關注工作隊的動態,看著大家用日志記錄、分享著自己的感受,和隊友們一起回顧過去一段時間工作的經歷和感悟,作為抗疫隊員的一份子,我也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和感受。 

              社區工作的“前”與“后”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確來的有些突然,盡管 17 年前在北京親歷了“非典”,深知疫情的嚴重性,但這次依然感覺有些猝不及防,最主要的是體會到了沉沉的責任:單位防控工作的責任,家里老小頂梁柱的責任。單位在年前已經開始部署疫情防控的相關工作,制定了詳細周密的防控方案,各部門和人員也按照防控要求在開展工作。但隨著疫情的發展,對我們的防控工作還是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作為辦公室的一員,我和部門人員一道時刻關注著疫情,協調著各部門工作的開展、物資保障、重點人員信息監測、問題和困難的解決以及各種信息的報告。那段時間基本上和大家一樣,每天都是在不停的電話、微信和電腦前度過的,也很充實,但當看到那么多 “逆行者”、 “最可愛的人” 馳援武漢, 抗擊疫情,我有些坐不住了,自己就身處疫區,是應該出去做點什么才行。 

              2月17 日收到了省直機關工委發給黨員干部的一封信,倡議黨員干部就近參加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在得到了家里的支持后,我下午就去居住地所在的硚口橋北社區報到了,做了為期僅為一周的志愿者,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觸社區工作,接觸社區的“前線”防控工作。那個階段,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社區工作的重點在“四類人員”的排查,即對確診、疑似、發熱及密切接觸者進行全覆蓋拉網式的排查,通過電話及上門排查,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您好,請問您家有幾口人?體溫是否正常?有什么困難?”,在敲開門后,大部分居民都比較配合,但看著我們穿著防護服,還是有意識的保持距離,眼神里還是有些緊張。有些居民索性連門也不開,就在門背后隔門問答,我們在記錄相關情況后,都會留下社區的聯系方式,當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有問題請打社區的電話”。除此之外,社區還負責管理所轄小區的門崗管控、困難戶的送菜上門、買藥、送醫、代繳燃氣費、基本生活物資保障以及愛心物資的發放、防控宣傳等。由于小區封控,給居民生活帶來了不便,社區工作人員不僅要做好瑣碎繁雜的鄰里事,還要耐心細致的給居民們做好解釋指導工作,而且這種繁忙的工作狀態從春節前就開始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武漢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抗擊疫情有兩個陣地,一個是醫院救死扶傷陣地,一個是社區防控陣地。在我看來,社區是抗擊疫情的“前線”,更是居民生活的“后勤保障部”,能夠在高強度下把這些工作做好,的確是需要“兩把刷子”的,我打心眼里對他們豎起了大拇指。

                用“步數”守護我們的家園 

              3月14 日,我終于作為輪換隊員來到了青山區碧園社區, 和武漢分院工作隊隊友們一起并肩工作了。此時,工作隊已到社區有兩個星期了,隊友們經歷了社區防控工作的變化,對那里的環境情況也是了然于胸,對工作也掌握了規律。早上工作隊在短暫的碰頭后,就各自按網格開始工作了。我被編入二網格,隊友們熱情的說要帶我走走,走走其實就是要對網格進行巡控,他們一邊走,一邊介紹情況,哪些是網格的范圍,哪些要注意的事項,哪里有翻墻進出的,哪里有可能出現人員聚集,什么時候開始發放生活物資,哪些人熱心快腸,誰是“張姐”、誰又是“小喇叭”。 

              盡管這段時間防控形勢向好,但小區依舊是嚴格封控,社區的居民們 “宅”在家里已經有五十多天了,有的要出門取團購的物資,有的要出門晾曬衣被,也有的想下樓鍛煉身體的,由于小區設施陳舊,居民普遍老齡化,防護意識相對薄弱,加之物業管理的基礎條件不好,要做好防控工作,隊員們就要不停的 “轉悠”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請出門帶好口罩”、“這個鐵門出不去,有事情從大門走吧” 提醒和勸阻基本成了巡控工作的常態,巡控路上也經常會遇見需要幫助的居民,隊員們也是熱情幫忙,有解決手機問題的,有幫忙提菜修鎖的,如果有情況,在群里吆喝一聲,也是一呼百應,大家紛紛響應,解決問題后也經常能看見長塔書記的精彩點評:“修理小能手”、“保鏢式護送”、“垂釣式取菜”。上午的工作基本以巡控為主,隊員們就這樣一圈又一圈用腳步丈量、守護著社區家園。 

              “新鮮的雞蛋……有沒有買雞蛋的……”一個嘹亮的女高音傳來,我還沒反應過來,二網格的隊員們已經聽音而動,去幫她推車拿貨了。這就是“小喇叭”,二網格的志愿者, 個性爽快,個子不高,但聲音極具穿透力,根本不需要擴音設備,自帶的。有著這種天然優勢,二網格物資配送基本上不定點擺攤,都是采取流動式的,到門棟口,“小喇叭”的一嗓門,可以從一樓喊到五樓,街坊們聽到“指令”也都各取所需了。下午基本上是各網格配送物資的時間,一會兒送團購物資、一會給困難人員運送捐贈物資,隊員們配合志愿者也是忙的不亦樂乎。不經意間,一下午也 “轉悠”了好幾圈。想起經常在我微信運動占領封面的,就是這些成天在社區里“轉悠”的隊友們,就是這些兩萬步小哥們用“步數” 來守護、呵護著我們的社區家園,向你們致敬! 

              相約植物園,我給你們做導游 

              2020 年的春天如約而至,這個春天,我們并肩在英雄的城市參加抗疫;這個春天,也必定是一個難忘的春天,太多的悲歡離合,太多的感動,鐘南山院士在哽咽說中說完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后,靜默了幾秒,淚光閃動,讓人難忘。如今的武漢,春已暖,花已開,“清零”“復工” “公交、地鐵恢復運行”“解封”一個個好消息傳來,熟悉的武漢正在回來。 

              前兩天在社區遇見了碧園社區的趙書記,這也是位“刷拉”的女書記,她在得知我來自武漢植物園后,立馬變得神采奕然,說以前每年 3 月 8 日都會組織女同志們去踏青賞花, 但現在沒辦法去了,植物園花開的漂亮,真想去看看。“歡迎啊,只要條件允許,歡迎你們到植物園來!”這是我由衷的想法,希望能在植物園迎接這些奮戰在抗疫一線“最美的人”,期盼能早日摘掉口罩,露出笑容,我給你們當導游!帶你們去看看我熟悉的植物園,一起去看滿園的春色,去看那明媚亮麗的迎春花、艷麗多彩的熱帶蘭、濃淡適宜的海棠還有姹紫嫣紅的郁金香! 

              當前,湖北和武漢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這些階段性的重要成果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地的馳援襄助,以及千萬湖北、武漢人民的艱苦努力下取得的。戰勝疫情,我們要堅持,必須再堅 持!在做好科學精準防控工作的同時,相信我們很快就會繼續并肩奮戰在復工復產的崗位上了,守護好我們的“家園” 還將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