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 > 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 科學家精神
            堅守耕耘結碩果 不忘初心譜華章
            發布時間:2020-10-10 來源: 【字號:  

              回望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崢嶸歲月,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心系家國天下,逐夢科技強國,以強烈的愛國情懷、高尚的人格品行、深厚的學術造詣、寬廣的科學視角,譜寫出可歌可泣的人生絢麗篇章,為祖國和人民作出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

              鐘彩虹,武漢植物園獼猴桃種質資源與育種學科組帶頭人,作為新時代的科技工作者代表,她時刻牢記不忘初心跟黨走,科技報國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帶頭弘揚我國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優良傳統,帶領團隊開展獼猴桃良種創制與產業化利用,助力民族果樹創新發展,用科研進展和科技助農、科技富農的實際行動扛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責任擔當。

              不畏艱險 構建國家種質資源圃

              “獼猴桃原產中國,新西蘭人利用從湖北宜昌引進的野生種質資源,孕育了栽培面積30余萬公頃、年產400萬噸以上的世界獼猴桃產業。但是,新西蘭人無償利用我們中國野生資源育成的品種,卻從未向我國授權種植,很長一段時間,市場上存在著國產獼猴桃論斤賣、新西蘭獼猴桃論個賣的尷尬局面。要改變這種尷尬局面,首先要掌握獼猴桃的種質資源,掌握主動權”。2006年鐘彩虹調入武漢植物園,師從黃宏文研究員。在老一輩獼猴桃專家的帶領下,她致力于做好獼猴桃種質資源的收集和鑒定,保存和保護好民族果樹的種質。為了收集獼猴桃種質資源,她每年都會和同事去野外考察。從西南邊陲小鎮,到北部山區,他們所到之處大多是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野外考察,一是怕蚊蟲叮咬,二是怕從山上摔落。因此,我們通常會請當地農民給我們做向導。全國獼猴桃主產區,我至少去過一半以上。”鐘彩虹說。

              目前在她們的努力下,武漢植物園建成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國家級種質資源圃--獼猴桃國家種質資源圃,收集保存了約1000份種質資源,120多個品種(系),涵蓋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獼猴桃物種、品種的遺傳種質資源,成為世界上獼猴桃屬植物種質資源涵蓋量最大的基因庫。資源圃的建立不僅對獼猴桃野生資源的保護提供了可靠保證,還為國家戰略性植物資源儲備提供了重要內容,為進一步擴大資源的開發利用奠定了源頭優勢。

              堅持創新  孕育優良品種改變品種格局

              “2019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期間,‘東紅’作為特色水果供應軍運村餐飲服務,通過了軍運會嚴格的農殘及興奮劑檢測,受到各國運動員喜愛。‘東紅’不僅凸顯了中科院專利品牌獼猴桃的高品質和健康特點,同時向世界軍人展示了中科院在農業領域研發與成果轉化的實力。”提到獼猴桃入選軍運會餐飲供應 ,鐘彩虹難掩喜悅之情。

              近年來,隨著獼猴桃的市場需求與日俱增, 國內獼猴桃產業迅速發展,種植基地也越來越多。選育優質的獼猴桃新品種一直是鐘彩虹關注的科研重點。“獼猴桃想要豐收高產,品種是關鍵。近幾年,我們推出了包含‘東紅’‘金艷’等10余個新品種,這得益于以王圣梅研究員和黃宏文研究員為代表的兩代人的積累,而我們近十年研發的大量新種質又為后輩研發新品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9年“東紅”在柏林果蔬展上奪得金獎,是國內首個榮獲金獎的果樹品種,這一次中國獼猴桃品種培育走到了世界前列,重新奪回了獼猴桃產業的國際話語權。

              勇挑重擔 產業發展點亮脫貧致富夢

              為民是科學的原色,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學問做進人民心坎里,讓科學植根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是科技工作者的天然使命。2006年,四川蒲江一家企業因缺乏獼猴桃品種和種植技術,向武漢植物園求助。鐘彩虹臨危受命,在蒲江引入獼猴桃明星品種“金艷”示范種植,讓這里的獼猴桃產業從無到有,從零星種植到10萬畝產業,數萬多名農民因此實現脫貧致富。

              2013年習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提出“精準扶貧”重要指示,為認真貫徹落實近平總指示精神,激發脫貧地區的內生動力和外在活力,推動扶貧脫貧工作升級加力,她又帶領團隊走向國家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建設的笫一線。“扶貧不是短平快,要長期穩定。形成產業鏈是檢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果的最重要標準,我們一定要做好品牌打造和市場開拓。”8年來她帶著品種和技術走遍大半個中國,探索出了"專利品種+授權開發+科技服務"的政-企-研合作推廣模式,在全國19個省市累計推廣新品種40萬畝、新技術輻射100余萬畝;在包含湖南花垣、安徽金寨、貴州水城在內的10余個國家級貧困縣建立20多個獼猴桃科技扶貧示范基地,帶動從業人員20余萬人,人均收入增加3000-10000元。她所創建的科技和產業扶貧模式,被中央電視臺作為習近平‘治國理政新征程”'精準扶貧典型案例報道,被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人民智庫評為"2017 精準扶貧10佳典型經驗課題成果"。

              堅守初心  擔當扶貧扶智育人使命

              鐘彩虹研究獼猴桃28年了。對她來說,常年奔波在貧困地區的田間地頭與果農們打交道已成常態。她一直盼望科研成果能為廣大的農村服務,能幫助農民脫貧致富。要實現這個愿望,光有優良品種和研發的技術還不夠,還需要深入基層,推廣到田間地頭,要農民掌握獼猴桃種植技術,完成這最后一公里的路程。為了跑好這“最后一公里”,這些年來,她每年都用半年以上的時間,到全國各地的獼猴桃基地,到田間地頭,給農民上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宣傳獼猴桃科技成果,手把手的教他們栽苗、整枝、防病治蟲,解決他們生產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十多年來,風里來、雨里去,她幾乎踏遍所有武漢植物園扶持建立的獼猴桃種植區,累計培訓195次,覆蓋中層技術人員1萬余人次、基層操作人員6萬余人次;她也成為了果農的知心朋友,農民們私底下稱她是“農民科學家”。

              因工作成績突出,她先后榮獲湖北省“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湖北省扶貧工作先進個人,湖北省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中國科學院“優秀共產黨員”;湖北省政府津貼專家;2016年湖北省直機關“我身邊的好黨員”先進事跡報告會5名成員之一;2018年中國科協“百名科學家、百名基層科技工作者座談會”入選者;2020年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獲得者等榮譽。

              一顆小小的獼猴桃,改變了世界,也實現了中國民族果樹從被動到引領的發展歷程。巨大的成績背后,是鐘彩虹為代表的武漢植物園獼猴桃科研人員長期忘我的工作和堅持不懈地付出。鐘彩虹說:“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每次到貧困地區,面對貧瘠的土地和樸實的農民,我都會從內心深處體會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習總書記說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是我的初心。”

            (責任編輯:韓麗)
            關閉頁面
            © 1996 - 2020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版權所有 備案序號:鄂ICP備05004779-1號 鄂公網安備42018502004676號 聯系我們 地址: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編:430074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