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64年9月從北京林學院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回想當時情景歷歷在目,好像昨天發生的。我第一個遇到的是劉克榮同志,那天在小洪山武辦(武漢分院)大樓,他引我上了植物的嘎斯汽車,又對我介紹武漢植物園的情況,車子慢慢地馳向磨山。到了植物園,劉世業,柯治國,屠治本等同志熱情地幫我搬行李,安排宿舍。
武漢植物園坐落在東湖之濱,磨山腳下當時只有一幢辦公樓,一座溫室,一個藥圃,一個苗圃。生活區有一個食堂,還有一些平房,園地里有三個池塘一些崗地栽了一些池杉、水杉和湖北本地的土樹種。不通公交,條件比較艱苦。但我看植物園老一輩同志們干勁都很大,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領導和同志們的感召下我也融入植物園之中。
1964年10月參加湖北省委社教工作隊,在江陵縣八寶公社相場大隊,后轉到江陵城關江陵縣食品廠,主要工作是查賬。
1966年3月我和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所一起參加廣東省三連樣板工作隊(連南縣三排大隊),白天幫瑤胞科學種田,發展生產,晚上參加當地四清工作隊。一直到1967年文革開始。回武漢植物園。
1968年參加湖北省黃姜(薯蕷植物)調查,由李洪均先生帶隊在房縣、谷城一帶。
1969年同柯治國、劉卉業一起和湖北省土產公司合作去恩施地區研究白蠟蟲、紫膠蟲的開藥和利用。
1970年開展油橄欖病蟲害調查研究(通城縣麥市區、黃袍樹場)
1976-1978年參加神家農架植物資源考察,該項目我所主持,邀請北京植物所、神農架林區、湖北省藥檢所等單位參加。三年來能加野外工作人數約140人次,共采集植物標本一萬多號(五萬多份)。1976年進行全面考察,1977、1978年開展“神農架華山松病蟲害”問題的專題考察。
1979年開臺進行水生植物引種,收集荷花、睡蓮品種和其它水生植物,開展水生植物研究,先后完成如下課題:
1979-1983年中國蓮藕品種志(中國蓮)編著。
1984-1989年水生植物引種和栽培(包括水生植物區的建設)。
1987-1988年優質高產藕蓮示范試驗(湖北省科委項目)。
1990-1991年藕蓮新品種“武枯二號”的推廣應用研究(分院擇優基金)。
1988-1990年水生環境緣化觀賞植物的研究和利用(中科院重大)。
1990-1993年睡蓮科屬間知系及地理分布研究(中科完生物區系支費)。
1991-1995年湖泊水生植被重建結構優化及合理利用研究(國家“八五”攻關)。
1991-1995年水生植被的消長演替,恢復調控及水生經濟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中科院重大項目)。
1996-1998年低湖田高效開發模式示范(地方攻關計劃)。
1997-2000年水生經濟植物合作開發(其它機構委托)。
1998.4-1998.10優質蓮藕北方引種(中科院)。
2002-2003年白洋淀荷花引種(企業委托)。
2002-2003年環洪澤湖生態農業開發(企業委托)。
2002-2003年通州區水生植物開發(地方其它任務)。
2004-2005年龍泉農業生態園(企業委托)。
2006-2008年洛陽植物園野趣水景濕地規劃及種植(企業委托)。
1986年9月去英國能加第七屆國際水草討論會。
1989年8月去美國參加國際睡蓮學術討論會(對方資助)。
退休后2008年參與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水系景觀植物設計配置工作。
2015年參與清華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的滇地水生植物的景觀設計工作。
我在武漢植物園工作、生活52年,感謝武漢植物園各級領導和同志們對我的指導和幫助。我愛磨山,我愛植物園!
倪學明
2016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