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60周年紀念暨學術會議在武漢植物園光谷園區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分黨組書記、副院長李海波、中科院屬(含雙管)植物園代表及武漢植物園歷任園領導、園領導班子成員、職工、學生及離退休代表、三老家屬代表等齊聚一堂,回首過去、總結歷史、暢想未來,共同紀念武漢植物園60周年華誕。會議由園黨委書記、副主任羅志強主持。
開幕式上,武漢植物園主任張全發致辭,他首先回顧總結了武漢植物園60年來砥礪奮進的發展歷程、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突出成績。向多年來一直給予武漢植物園大力支持的有關單位、領導與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向致力于武漢植物園建設與發展的各同仁及同學表示誠摯的謝意!深切緬懷了在武漢植物園籌建及建設過程中有卓越貢獻的章文才、陳封懷和孫祥鐘三位老先生。他指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武漢植物園始終秉持“求實、探索、開拓、創新”精神,與國家和中國科學院的發展同呼吸、共命運,緊密圍繞科學事業發展的需要,服務國家戰略以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武漢植物園人將齊心協力、銳意改革、開拓創新,遵循中國科學院三個面向、四個率先的辦院方針,向著建設一流植物園的目標邁進!
武漢分院黨組書記、副院長李海波為武漢植物園成立60周年表示了熱烈的祝賀。他指出,60年來,武漢植物園作為我國三大核心科學植物園之一,在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植物園的科技創新平臺日趨完善,植物資源保育能力不斷提升,人才隊伍建設成效凸顯,科研園區面貌日新月異,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已經成為集科學研究、物種保育、科普開放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植物園,和中國植物學與生態學研究的中堅力量。同時,期望在新的歷史時期,武漢植物園能夠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凝心聚力促進創新,面向世界科學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不斷產出創新性成果,為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全體與會人員還觀看武漢植物園宣傳片,一起回顧武漢植物園建立與發展歷程。六十年耕耘,春華秋實;半世紀創業,跨越發展。六十年來,武漢植物園致力于原創性科研成果,堅持服務國家與區域需求。從鄂西植物考察到《湖北植物志》的出版;從中日睦鄰友好的象征-中日友誼蓮培育到高產優質武植二號推廣;從十余載堅持不懈的研究油橄欖到三代人為之奉獻的獼猴桃產業;從三峽植物資源摸底調查到庫區消落區生態重建完整體系;從四湖地區農業綜合開發到南水北調水源地保護研究;從螺旋藻引進及產業化,主辦第三屆世界植物園大會,獼猴桃種國家級種質資源圃建立;從建設位于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光谷園區;從“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建設項目成功移交等等,都體現了武漢植物園人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爭創一流的精神,成就了武漢植物園人創新拼搏的累累碩果。
學術會議上,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凡,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黃宏文,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方清,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研究生院院長鐘揚,武漢植物園研究員、資源植物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傅金民,武漢植物園研究員、園主任助理、科研處處長劉貴華,分別做了題為“從這里起始的植物生物學研究”,“中國遷地栽培植物的編目與植物資源的發掘利用”,“加強長江保護,推動綠色生態廊道建設”,“植物適應性進化研究的方法與實踐”,“鹽草坪草新種質創制與工程化示范”,“南線水源地水環境和生態治理”的學術報告,與在會人員共同分享了植物學、生態學相關領域的學術進展與科學問題、促進學科創新發展。
會議期間還舉行了章文才、陳封懷、孫祥鐘三位老先生的銅像落成儀式。讓全體武漢植物園人銘記、傳頌和效仿三位先生刻苦砥礪、甘于奉獻、奮進求索精神,為建設一流植物園,實現武漢植物園的創新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羅志強主持會議
張全發致辭
李海波講話
三老銅像
陳凡做學術報告
黃宏文做學術報告
王方清做學術報告
鐘揚做學術報告
傅金民做學術報告
劉貴華做學術報告
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