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孫祥鐘
            2016.11.14 | 來源:| 【字號: 】【打印】【關閉

              一、簡介 

              孫祥鐘(1908—1994),男,漢族,安徽桐城人,中共黨員,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01月至19844月,兼任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所長。 

              孫祥鐘1933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生物系,1936年自費赴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留學,專攻植物分類學與園藝學,被英國皇家園藝學會吸收為終身會員。1939年,孫祥鐘從英國歸國后一直在武漢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歷任武漢大學生物系主任、生物系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黨委常委和教務長等職務。19801月,年過古稀的孫祥鐘受黨組織的委派,兼任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所長。在他擔任武漢植物所所長期間,經常奔波于武昌珞珈山與磨山之間,為武漢植物所的建設和發展辛勤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生平 

              孫祥鐘于1927年在桐城中學畢業后考入安慶高中理科,1929年高中畢業考入武漢大學土木系,入校后轉生物系,19337月從武漢大學理學院生物系畢業。由于學習成績優秀被留校任教,在我國植物分類學奠基人之一——鐘心煊教授的指導下,從事植物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并積極參與創辦武漢大學植物標本館工作。19338月,他參加在重慶北碚由中國西部科學院召開的我國現代科學史上最早的、又有廣泛影響的學術團體——中國植物學會的成立大會,成為中國植物學會第一屆會員(當時會員僅105人)。1936年,在武漢大學生物系主任張珽教授和鐘心煊教授的推薦和幫助下,他自費赴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留學,從事五加科植物的研究,后因病提前于193912月回國。孫祥鐘是我國研究五加科植物的最早學者之一,他在1943年發表的《中國五加科植物之分布》等論文至今為國內外有關學者所重視和引用。 

              孫祥鐘治學嚴謹、學識淵博、生活簡樸、熱愛植物科學。青年時代不顧艱難險阻,多次在我國西南地區高山峻嶺中開展植物學考察調查。在武漢大學執教50余年,他32歲晉升講師,34歲晉升副教授,35歲被聘為教授,42歲(1950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既辛勤耕耘于教壇,又主持了許多重要的研究項目,并獲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果。孫祥鐘的學術思想活躍,富于創新精神。1978年他創建了武漢大學植物分類學研究室,1981年建立植物分類學博士點,1992年設立生物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他主持和指導植物分類學的科研工作,為研究室選定研究方向和指導制訂長遠科研規劃,帶領教師和指導研究生堅持以水生維管植物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行分類學、區系學、生態學、形態解剖學、細胞學、生物化學、物種生物學和數值分類學等領域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孫祥鐘指導下的這一系列的研究在國內植物分類學界被認為在研究對象、手段、成果上都很有特色,并受到國際水生植物學界的關注[1]。由他主持編寫的《中國植物志》第八卷,是我國第一部科學價值極高的水生植物專著,達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際水生植物分類學領域的空白。他主持完成的《理科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方式的研究》項目,獲1988年武漢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 

              孫祥鐘教書育人,十分重視和關心植物學人才的培養與成長,并為之嘔心瀝血,忘我工作。他對學生總是循循善誘,既嚴格要求又倍加愛護,要求做學問與做人的高度統一。他經常教導研究生要一專多能,他認為光,知識面窄,將來難以勝任工作;光,難以拔尖,培養不出一流人才。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對年青人既要帶路,又要讓路,我希望學生超過我![1]。從1982年到1992年十年間,孫祥鐘七十余高齡時培養了9位博士生和8位碩士生。現今,這些學生有的已是著名專家教授,有的是科研、教學單位的領軍人物。 

              孫祥鐘給予后輩最寶貴的不只是他的科研成果和教育思想,更重要的是對國家、對科學的獻身精神,以及他高貴的品德和高尚的思想情操。 

              由于孫祥鐘在植物學教學和科研上的成就以及杰出的領導與組織才能,他先后被推選為中國植物學會常務理事和副秘書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理事、湖北省暨武漢市植物學會理事長和名譽理事長、湖北省海洋湖沼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生態學會顧問、廬山植物園顧問、《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叢刊》編委、《武漢植物學研究》主編和名譽主編等學術界領路人,并入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專家司編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名錄(1992年卷第二分冊)》。 

              三、主要事跡 

              19783月黨中央召開了全國科學大會,迎來了科學的春天。是年1218日,武漢植物園由中國科學院更名為武漢植物研究所[3]。從此武漢植物園進入了其發展史上的第三個時期——振興改革發展時期。 

              早在19569月由中國科學院批準成立武漢植物園籌備委員會,孫祥鐘即被任命為籌委會副主任委員,從那時起他就致力于武漢植物園的創建工作,時刻關注著植物園事業的發展。24年后他受黨組織的委派出任更名后的武漢植物研究所首任所長,直接領導研究所的工作,有力地推動了研究所改革發展的進程。在任職期間(1979.9-1984.4), 他帶領武漢植物研究所全體員工奮發圖強、真抓實干、擴大園地,園區面貌舊貌換新顏。在這段時間里,植物所經歷了三件重要的大事:1980年中美植物學家聯合進行鄂西植物科學考察、1983年中科院生物學部評議武漢植物研究所、《武漢植物學研究》學報正式創刊并在國內外公開發行。這三件大事尤其是評所工作,對于武漢植物研究所的改革與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積極的作用。 

              11980年中美聯合鄂西植物科學考察 

              1980年,經中國國務院批準,中美兩國植物學家十余人聯合組成鄂西植物科學考察隊,由武漢植物研究所所長孫祥鐘擔任考察隊的中方隊長,美國加州大學植物園主任巴塞洛繆博士(Dr. B. Bartholomew)擔任考察隊美方隊長[4]。考察隊于1980824日至109日考察了神農架山脈主要地區的自然地理、植物區系和植被狀況,以及利川縣謀道地區的模式標本水杉大樹和古老水杉植物群落及其生態環境。在考察過程中,孫祥鐘始終和隊員們一起生活,實地指導并參加考察工作,共同探討學術問題,經常關心和詢問隊員,特別是外籍隊員的生活情況,隨時隨地幫助解決問題,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孫老。有時他還和隊員一起進入深山老林參加調查采集,野餐吃干糧、炸花生、牛肉干,隊員們都很受感動。 

              野外考察結束后,孫祥鐘在神農架林區和武漢植物研究所多次主持中美植物學家學術研討會,并對神農架植被和利川古老水杉群落的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等問題提出了多項意見和建議,并提交了建立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的報告。在孫祥鐘的指導下,兩國植物學家共同撰寫了這次科考的總結報告,上報給我國有關領導部門,并發表在哈佛大學的學術刊物上[5]。在這次考察中,孫祥鐘和美國植物分類專家、華盛頓國立樹木園研究員德達利博士(Dr. T. R. Dudley)共同發表了冬青科植物新種――神農架冬青(Ilex shennongjiaensis T. R. Dudley & S. C. Sun, sp. nov.) [6] 

              這次科學考察是中美兩國197911日正式建交后首次由兩國植物學會共同協定和組織的植物學家聯合野外科考活動,對于促進兩國植物學界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增進相互之間的友誼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2、迎接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評議武漢植物研究所 

              198329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給武漢植物研究所下發關于評議武漢植物研究所的通知。作為所長的孫祥鐘很快行動起來,他和所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及時進行研究和部署,動員全所職工認真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進行了各種具體的安排,確保評議工作得以順利完成。 

              915日,以學部委員(院士)吳征鎰教授為組長的生物學部評議小組對武漢植物研究所進行了為期6天的綜合評議。評議小組由17名專家和中科院生物學部和干部局的領導,其中包括1位學部副主任和8位學部委員。孫祥鐘代表武漢植物研究所向評議小組全面匯報了該所的工作,并參加評議小組召開的各種座談會和討論會,積極配合評議小組的工作。這次評議對武漢植物研究所的工作進行了全面的、認真的檢查和評估,最后評議小組確認并制定了該所的方向任務是:在華中地區植物區系研究的基礎上,著重進行華中地區植物資源的調查、發掘、利用、保護和經濟植物的引種馴化,并逐步開展水生植物的研究[7]。評議工作解決了該所以往在研究方向、機構設置和培養干部等方面長期存在的問題,為研究所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這次院部的評議客觀地成為武漢植物研究所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以水生植物的研究工作為例,從1983年開始,按照評議小組給出的方向任務,該所不斷加強水生植物的研究力量和科研設施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武漢植物園已建立了高水平的水生植物生物學實驗室和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建成了我國乃至東亞地區涵蓋量最大、物種最為豐富的水生植物種質資源圃,武漢植物園已經成為全國水生植物生物學及內陸水環境保護與治理學科領域的重要基地。 

              3、創辦《武漢植物學研究》學報 

              學報是科技工作者展示科技成果的窗口和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身為一名長期從事大學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學者,擔任武漢大學教務長長達十年之久(1957.10—1966.7[8]的孫祥鐘深知學報的重要性,他深感武漢地區雖然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林立,卻沒有一家植物學專業的學術刊物,這對于武漢地區乃至我國植物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都是不利的。因此,孫祥鐘到武漢植物研究所后即發起省、市植物學會和武漢植物研究所聯合創辦植物學學術期刊《植物科技論叢》,經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批準,于19816月正式成立了由34位專家學者組成的《植物科技論叢》編輯委員會,孫祥鐘任首屆主編[9]。根據工作發展的需要,19833月經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批準正式創刊并將《植物科技論叢》更名為《武漢植物學研究》,并由面向全國轉向國內外公開發行[10] 

              《武漢植物學研究》從創刊至2008年共出版發行了26119期,發表各類論文1800多篇。經過28年的發展,現在她已經成為我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核心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中國生物學文摘》、美國《生物學文摘》(BA)、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JST)、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CABI)、俄羅斯《文摘雜志》(AJ)、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等20多種國內外檢索期刊、數據庫作為核心期刊或統計源期刊收錄。曾獲得全國優秀科技期刊獎、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獎、湖北省優秀期刊獎等多種獎勵。 

              四、主要著述目錄 

              1、孫祥鐘.中國五加科植物之分布.國立武漢大學理科季刊,194382):1-4. 

              2、孫祥鐘等.武漢野生植物和常見栽培植物.武漢大學學報,1978,2):42-66; 1978,4):78-98; 1978,8):55-74; 1979,1):85-95; 1979,2):119-141. 

              3、孫祥鐘等.中國畫眉草屬四個新種.植物分類學報,1981,194):506-511. 

              4、陳家寬,孫祥鐘,王徽勤.湖北澤瀉科植物.武漢植物學研究, 1983,12):247-258. 

              5Bartholomew Betc. The 1980 Sino-American Botanical Expedition to Western Hubei Provinc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the Arnold Arboretum, 1983, 641):1-103. (本文作者共14人,系按姓名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S. C. Sun 孫祥鐘排在第11位) 

              6、趙佐成,孫祥鐘,王徽勤. 華南地區淡水水鱉科植物的生態特征和群落學觀察. 生態學報,1984,44):354-363. 

              7、郭友好,孫祥鐘,王徽勤. 陜西眼子菜屬植物的分類研究. 西北植物學報, 1985,54):291-304. 

              8、郭友好,孫祥鐘,王徽勤. 陜西眼子菜屬植物的地理分布及生境特點. 武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5,1):97-104. 

              9、游浚,孫祥鐘,王徽勤. 茨藻屬的分類---細胞學、同工酶和掃描電鏡觀察證據的綜合分析. 武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5,4):111-118. 

              10、陳家寬,孫祥鐘,王徽勤. 湖北慈姑屬植物的數量分類研究. 武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8,1):107-114. 

              11、陳守良.中國植物志(第十卷第一分冊). 科學出版社,1990.(孫祥鐘為編著者之一) 

              12He J B, Sun X C, Wang H Q. Taxonomy of Bisexual Species of Ottelia in China. Aquat.Bot, 199036389-393. 

              13、何景彪,孫祥鐘,鐘揚,黃德世. 海菜花屬的分支學研究. 武漢植物學研究,1991,92):121-129. 

              14、孫祥鐘. 中國植物志(第八卷). 科學出版社,1992. 

              15、王萬賢,孫祥鐘,王徽勤. 湖北眼子菜屬的調查研究. 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141):26-30. 

              五、主要參考文獻及資料 

              1、武漢大學檔案館現存孫祥鐘的個人檔案. 

              2、吳貽谷主編. 武漢大學校史1893-1993. 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 

              3、《珞珈擷英》編委會. 珞珈擷英. 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 

              4、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編.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發展史實(1907-1993.1993. 

              5、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編.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五十年史料集(1956-2006.2006. 

              6、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武漢植物研究所評議小組. 評議武漢植物研究所的報告(打印資料).1983. 

              7、《植物科技論叢》編輯部編. 植物科技論叢(打印資料).1981. 

              8、陳平平主編. 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五十年(1956-2006.武漢出版社,2006. 

              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專家司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名錄1992年卷第二分冊.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 

              10Bartholomew B, etc. The 1980 Sino-American Botanical Expedition to Western Hubei Provin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the Arnold Arborrtum. 1983, 64(1):1—103.( 1980年中美聯合鄂西植物科學考察報告)                      

              六、注釋: 

              [1] 《珞珈擷英》編委會. 珞珈擷英. 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P147. 

              [2]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編(謝道俊主編).武漢大學生命科學發展史實(1907-1993.1993.P151. 

              [3]  1956925日,由中國科學院批準成立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籌備委員會;19581111日,由中國科學院批準正式授名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19781218日,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20031016日,又改稱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4]  中美聯合考察隊中方植物學家來自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江蘇省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武漢大學生物系、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等單位。美方植物學家來自加州大學植物園、華盛頓國立樹木園、紐約植物園、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哈佛大學阿諾德樹木園和哈佛大學植物標本館等單位。 

              [5]  Bartholomew B, etc. The 1980 Sino-American Botanical Expedition to Western Hubei Provin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the Arnold Arborrtum. 1983,64(1):1—103.(1980年中美聯合鄂西植物科學考察報告). 

              [6]  Bartholomew B, etc. The 1980 Sino-American Botanical Expedition to Western Hubei Provin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the Arnold Arborrtum. 1983,64(1):63—65.(1980年中美聯合鄂西植物科學考察報告). 

              [7]  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武漢植物研究所評議小組. 評議武漢植物研究所的報告(打印資料).1983. 

              [8]  吳貽谷主編. 武漢大學校史1893-1993.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3,P494. 

              [9]  《植物科技論叢》編輯部編. 植物科技論叢(打印資料).1981. 

              [10]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編.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五十年史料集(1956-2006.2006.P191-193. 

                                                                          (撰稿人:鄭重 劉紹塘 周顯雄)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