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褰衣來水上 捧玉出泥中--“武植二號”藕蓮新品種選育研究及推廣
            2016.11.14 | 來源:| 【字號: 】【打印】【關閉

              蓮藕(Nelumbo nuciferaGaertn)是原產我國的重要水生植物資源,是常見的水生經濟作物。我國蓮藕品種繁多,可分為花蓮、籽蓮、藕蓮三大栽培類型。其中藕蓮是我國人民喜愛的水生蔬菜,唐朝詩人趙嘏在《秋日吳中觀貢藕》中留下了“野艇幾西東,清泠映碧空;褰(qian)衣來水上,捧玉出泥中。……”的佳句。 

              長期以來,我國藕蓮生產存在品種退化、病害嚴重、產量低、效益差等問題。1979年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水生組開始全面系統地收集中國蓮藕品種資源,在對中國蓮藕品種征集、調查、整理和分類研究的基礎上,1987年出版了我國第一部蓮的專著《中國蓮》。 

              藕蓮無性系優良單株選育研究工作從1979年起至1986年由武漢植物研究所水生組(倪學明、趙家榮、張愛蘭、朱全喜、於炳、周遠捷、黃漢友等)完成。19791981年,項目組從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陜西、江西、山東、上海、廣東、海南、四川、云南、貴州、北京等15省市共46個縣市征集蓮藕品種原始材料,共294個,其中藕蓮品種85個,保存于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蓮藕品種圃中。 

              19801983年,項目組專注藕蓮品種原始材料的觀察和整理,對所征集的原始材料通過多年的詳細觀察記載及地下莖考種,整理出有商品價值的藕蓮品種44個。 

              19831985年,集中力量開展藕蓮無性系單株選育,對上述44個品種,好中選優,選出長勢好,抗性強,產量高的優良品種8(以泡子藕為對照品種,下同)進行藕蓮無性系單株選育。 

              19851986年,開展了品種擴大試驗,從上述8個優良品種中進一步選出產量高、品質好有推廣前途的4個優良品種進行品種擴大試驗。 

              19851989年,全面開展大田示范試驗: 119871989年在孝感市進行大田示范推廣試驗新品種“武植一號”、“武植二號”;21987年由云南省永勝縣科委對“武植三號”進行大田試驗;31985年在古城縣北河公社過山口村進行“武植四號”大田試驗。大田試驗結果表明,以泡子藕為對照品種,二年的平均單產“武植二號”(68.8%)增產幅度最大,其次為“武植一號”(47.8%)。 

              “武植二號”藕蓮是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在中國科學院和湖北省科委的支持下,通過10年的選育研究和大田試驗示范,在大量的原始材料中,用無性系單株選育方法,逐級選育出的一個高產優質的藕蓮新品種。 

              “武植二號”藕蓮新品種大田試驗示范工作自1987年開始,在湖北省科委的安排下,由武漢植物研究所、孝感市科委聯合組成“武植二號”藕蓮課題試驗小組(倪學明、陳戰鳴、趙家榮、許承鑒、糖文傳等)共同完成。小區品種對比試驗“武植二號”平均畝產2679公斤,比對照(泡子藕)增產1091.5公斤,增產幅度為68.8%。大田試驗示范“武植二號”平均畝產2410.3公斤,比對照增產430.4公斤,增產幅度為21.7%1989年示范面積為415畝。同步還進行了不同土壤類型和不同施肥水平對“武植二號”產量的影響、大田物候期觀察和地下莖性狀考察、營養成分對比分析工作,逐步完善該項科研成果。“武植二號”藕蓮淀粉、總糖、還原糖的含量分別為13.5%4.09%1.03%,都高于泡子藕的含量,尤其可喜的是“武植二號”的維生素E含量為0.868mg/100mg,是泡子藕的6倍。“武植二號”藕蓮單株重6-8公斤,藕身長130-170厘米。地下莖節間長6-9厘米,入泥淺,中早熟,抗性強,商品性狀好,特別適合低湖田栽種,不與水稻爭田。 

              19891028日在湖北省科委和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共同主持下,在孝感市召開“武植二號”藕蓮選育研究及大田試驗示范成果鑒定會。專家組一致認為“武植二號”藕蓮是一個高產優質、抗性強、適合江漢平原推廣的藕蓮新品種,增產效益明顯,同時對解決城市蔬菜供應有重要作用。由于高產優質藕蓮新品種“武植二號”特別適合于在不宜栽水稻的低湖區種植, “武植二號”在江漢平原和長江中下游一帶有著廣闊的推廣前景,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1992年由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正式通過審定,“武植二號”為藕蓮新品種,適合江漢平原一帶的低湖田推廣栽植。 

              1993年該項科技成果榮獲湖北省科學進步三等獎。(倪學明、陳戰鳴、趙家榮、許承鑒、張愛蘭、湯文傳) 

              截止1995年,武植二號藕蓮已在湖北、湖南、廣西、江蘇、河南、山東等6省共累計推廣16萬畝,每畝增加產值400元,增加產值6400萬元。僅湖北省就已在漢陽、孝感、黃陂、漢川、云夢、洪湖、天門、監利、沙市、江陵、荊門、京山、枝江、鄂城、黃梅等地累計推廣14萬畝,其中漢陽、孝感二地累計推廣11.2萬畝。 

            武植二號”在“七五”、“八五”、“九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87 -1995年,武漢植物研究所陳卓良等承擔了“四湖經濟植物開發利用研究”和“澇漬地水濕生經濟植物高效栽培模式與配套技術”課題;1996-2000倪學明、陳路、周遠捷、趙家榮等承擔了 “低湖田高效開發模式與示范”課題(),他們針對低湖田特點開展推廣以種植高產優質的“武植二號”和建蓮、湘蓮為主,輔以“魚藕共生”和“魚蓮共生”模式的低湖田高效開發模式,有力地推進了四湖地區澇洼地的農業結構調整,建立了“武植二號”高產優質藕蓮生產示范基地,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中國科學院的好評。1996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在《全國普及100項農業實用技術指南》一書中,向全國推薦高產優質的“武植二號”藕蓮品種,也是此書中唯一的藕蓮品種。 

              19994月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與洪湖藍田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簽訂關于科技開發合作意向的協議書,9月簽訂關于建立“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洪湖藍田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農業產業化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的合作協議。武漢植物研究所承擔了藍田公司農業產業化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建設任務高產優質“武植二號”藕蓮被藍田公司作為生產綠色飲品“野藕汁”的主要原料,在瞿家灣建立了三千多畝的洪湖藍田生態園和一萬多畝的野藕汁原料生產基地,為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積極貢獻,更為洪湖藍田開展生態旅游創造了條件。 

              2005年武漢植物園承擔中國科學院創新項目“蓮藕優質種質資源保存與推廣示范研究”(陳路、倪學明、馮順良),對蓮藕優質種質資源進行比較和評價,利用蓮藕優質種質資源的優勢,建立蓮藕優良品種推廣示范基地,其中高產優質“武植二號”藕蓮示范基地200畝,完善蓮藕優良品種推廣示范體系,以生態藕田理念為原則指導蓮藕生產的示范與推廣 

              2007年武漢植物園承擔中國科學院創新基地“中國區域特色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項目的“低湖田水生經濟植物蓮藕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課題(陳路、倪學明、馮順良),針對長江中下游地區低湖田蓮藕資源生態豐產模式,以低湖田特殊環境為基礎,通過水生經濟植物蓮藕資源的合理利用(以高產優質“武植二號”藕蓮品種為主),尋求低湖田濕地農業開發與保護之間的平衡,蓮藕資源的利用與低湖田生態質量之間的平衡,使低湖田濕地農業的高效開發與低湖田的生態系統優化相統一,生態系統趨向良性循環,為實現我國特殊環境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指導。  

              經過科研團隊30余載的堅持努力,“武植二號”蓮藕品種不僅具備高產、優質、抗性強、商品性狀好的優勢,同時還有完善的配套栽培技術、完備的提純復壯體系做保障,深受地方政府和廣大農民的歡迎。該品種目前已推廣到國內16個省市,累計推廣面積超100萬畝,每畝增加產值400可增加產值超過4.0億元,多年累積創造社會經濟效益50億元。 

                                                                                (撰稿人:陳路)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